癌症患者出院後,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要隨時做好「善後工作」
癌症容易複發和轉移,這就決定了癌症治療後的處理有別於其他很多疾病。經過診治後,只要癥狀、體征消失,功能恢復,很多疾病就可算是治癒了。但癌症治療結束後,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可以高枕無憂了,隨時做好「善後工作」,患者還必須長期隨訪和複查。
癌症患者複查的目的是什麼?
有些癌症患者會有這樣的顧慮:「我既然都已經達到臨床治癒了,為什麼還要複查,醫院是不是為了這個創造收益?」
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複查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因為癌症的複發率很高,而且再次複發的時候,癌症就不是那麼好治療的了,因此早點發現癌症複發的苗頭,儘早處理,才是最好的辦法。
另外一個複查目的是了解身體的康復情況,對於一些癌症患者而言,肯定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諮詢的,複查也是一個和醫生交流溝通的機會,你可以把握這個機會把自己的疑問在醫生處得到答案。
癌症患者在定期複查時需要做哪些內容?
1、常規的抽血檢查
包括血常規,生化全套,腫瘤標誌物等。查血常規的目的是觀察骨髓造血情況,看看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是否符合術後輔助治療的條件。
?2、骨掃描
腫瘤晚期另一個好轉移部位就是骨,胸腰椎、肋骨、股骨比較多見。骨掃描是通過放射性同位素在病變部位放射性濃聚來顯像,骨顯像對於轉移性骨腫瘤的診斷具有很高的靈敏度。
在腫瘤轉移的早期就伴有局部骨組織代謝異常,因此骨顯像發現惡性腫瘤骨轉移灶可較X線攝片早3-6個月。
?3、胸腹部CT
有些腫瘤細胞容易出現血行轉移,淋巴道轉移相對較少,常見轉移部位包括胸膜轉移引起胸水的出現,肝臟轉移,腎及腎上腺轉移,所以需要常規做胸腹部CT增強掃描。
4、全身PET-CT檢查
PET-CT是醫學影像學的又一次革命,受到了國際醫學界的公認和廣泛關注,堪稱「現代醫學高科技之冠」。因為PET-CT將PET與CT完美融為一體,由PET提供病灶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一次顯像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 具有靈敏、準確、特異及定位精確等特點,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體狀況,達到早期發現病灶和診斷疾病的目的。
但目前具有PET-CT的醫院並不多,大部分只是通過CT檢查然後通過專業醫生經驗判斷從而得出結論,但這樣的結論往往不是最準確的。曾有一位患者,在很多家醫院有的專家是說確診為骨肉癌,也有說是肝癌,因說法不一,因此尋至我院,到我院檢查經PET-CT檢查後 ,才被準確地確診為乳腺癌。
在腫瘤患者中,經PET-CT檢查,能讓大部分的患者明確病種並有效診斷,確定更有效的治療方案,避免無效治療。總體上大大節省醫療費用,爭取了寶貴的治療時間。
?5、基因檢測
目前隨著靶向藥物的廣泛使用,患者術後常規要進行基因檢測,常見的8個檢測基因為EGFR, KRAS, HER2, ALK, ROS1, MET, HER2, RET。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以一次性檢出所有基因。
溫馨提示
癌症患者出院後需按照醫生囑咐定期複查,一般出院後3個月第1次複查,然後每3個月複查一次,一年後每6個月複查一次。根據癌細胞部位以及容易發生的部位,做骨頭掃描、CT和MRI檢查,同時要定期做血常規、肝功能和腎功能檢查。健康第一,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