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像瘋子一般尖叫?當心是雙相情感障礙!千萬別被誤診,正確治療很關鍵
審閱者:周伯榮(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凱倫(Karen Renken)來自紐約長島,現年 45 歲,她 14 歲時就意識到有些地方很不對勁:「我本來每門成績都很優秀,但突然之間情況卻一落千丈。」
高中時期,凱倫上一秒心情還算正常,下一秒卻會在走廊里大發脾氣,她會對正常請求(如母親要求她保持乾淨整潔)作出瘋狂的舉動,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會像瘋子一般尖叫。」
凱倫被送到精神科醫生處就診,醫生開具了一種抗抑鬱藥物,同時,她還在社工那裡接受談話治療,但情況並沒有改善。
凱倫回憶道,「情況越來越糟糕」,她開始諮詢其他醫生,希望得到答案,直到她尋訪到第 8 位醫生,才解開了自身的問題,化解了挫敗感。
一、診斷結果
醫生指出,凱倫「所患的並不是抑鬱症,而是躁鬱症」,那一年是 1975 年。
如果現在去就診的話,凱倫會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其實雙相情感障礙就是躁鬱症,這是現在的叫法。
最終得到的正確的診斷對於凱倫來說是一種解脫,也是新生活的開始,儘管如此,隨後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她在尋找正確的藥物的道路上又花費了 17 年之久。
二、提高認識
如果放在今天,凱倫很有可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就能獲得正確的診斷,據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統計,大約有 500 萬美國成年人患有這一疾病,這一數字遠高於此前估計的 200 萬,原因之一就是雙相情感障礙沒有被誤診為抑鬱症。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兼情緒障礙診所主任邁克爾(Michael Gitlin)表示:「我們的社會已經從總體上對精神疾病有了更多的認識。」
三、雙相情感障礙的廣泛認知
如今人們也更願意積極尋求治療,並且許多醫生也對雙相情感障礙有了更廣泛的認知。
雙相情感障礙中的「相」指的是極端情緒,分別指狂躁和抑鬱兩個極端狀態,這樣就將雙相情感障礙與其他精神疾病區分開來了。
但邁克爾指出,患者並不總是有極端表現,現在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認識到了那些與經典狂躁行為相比表現更為微妙的患者,因此不會將雙相情感障礙誤診為抑鬱症。
四、有效治療
一旦做出正確的診斷,治療就會非常有效,邁克爾表示,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都有幫助,研究表明,人際關係和社會節律治療(重點在於改善人際關係、規範日常作息和睡眠安排,以幫助預防躁狂發作)取得了成效。
在過去 5 年,用於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藥物數量有所增加,其總體目標是長期穩定情緒,早在 35 年前,鋰劑就成為首個通過美國 FDA 批准的情緒穩定藥物。
這種藥物通過穩定或舒緩情緒起效,有助於預防抑鬱症和狂躁症的極端情況。
五、抗驚厥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葯
抗驚厥葯,如丙戊酸鹽或卡馬西平也可以幫助穩定情緒,因此,一些醫生認為這些藥物對於難以治療的雙相情感障礙是有效的。
非典型抗精神病葯(也稱為第二代抗精神病葯),如阿立哌唑、氯氮平、奧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和齊拉西酮,也被用作情緒穩定劑,然而,鋰劑或抗驚厥藥物對有些患者效果不佳。
此外,醫生也會開具抗抑鬱葯,但如何使用尚有爭議,一些專家對此持保留意見。
六、治療是一個持久的過程
吉特林解釋指出,這些專家認為藥物可能過度提升情緒,使患者陷入躁狂狀態,但包括吉特林在內的其他人認為,抗抑鬱葯可以提供一定獲益,而且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使用。
另一個問題是,美國 FDA 最近發出警告稱,兒童和青少年服用抗抑鬱葯出現危險行為的風險增加。
治療選擇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具體取決於患者情緒和發作情況而定,但吉特林和其他專家表示治療是一個持久的過程。
現如今凱倫的狀況已經大為改觀,凱倫表示,更好的藥物和持續治療會讓一切變得不同,我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很滿意。
七、諮詢醫生
我是否患有雙相情感障礙或其他疾病?
如果患有該病,哪種治療方案更適合我?
要緩解癥狀,我能做些什麼?
我和家人可以從何處得到資源和情感支持?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