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真相!拆解體前屈受限的原因,看完不再壓腿和拉筋
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志。
筋長一寸,壽延十年,因此,拉伸課程火熱。
曾經我的不少客戶,自小困擾摸不到腳尖,為了提高柔韌度,躊躇滿志購買拉伸課。
接到拉伸客戶,一夜暴富,金錢面前,難保清廉,即使那年,拉筋我只會腘繩肌,也堅信終有一天,你能摸到腳尖。這既是上天冥冥中的註定,也是源於實力的冷靜。
只是,尷尬的是,課程結束,依舊原先活動度,萬念俱灰之下,放棄續課。
重溫往日,結局雖說殘酷,但時至今日,我有套秘籍與你辨析一二。
1、拉的不是筋,錢得掉幾斤
體前屈受限,糾正之前,需要規避的是禁忌症。當受限的同時且出現腰腿痛或者麻木等神經癥狀,應當及時治療,切莫壓腿和拉筋,否則,賭徒心理,難免輸不起。
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彎腰的時候容易出現後側突出壓迫神經,導致神經所支配區域的放射性疼痛或者感覺異常,此時壓腿,拉的不是筋而是神經,傷了神經,錢得掉幾斤。
▲ 腰椎間盤突出
2、豎脊肌受累卻非原罪
當規避完疼痛,再來拆解體前屈受限的原因,你也會發現,多數時候,不用壓腿和拉筋。
首先,受限可能來自運動控制的原因。例如,膈肌無法提供足夠的腹內壓,導致脊柱缺乏足夠的穩定性。這時候,脊柱淺層的豎脊肌便會參與進來代償穩定性,導致張力過高,體前屈的過程當中,自然也就無法延展開。
▲ 腹壓能幫助支撐脊柱,腹壓不足,豎脊肌就會參與代償脊柱穩定性
該如何評估是否如此原因?一是我們可以人為的幫助客戶核心加壓,再讓他重複原先的動作,此時活動度明顯提高,那麼就確實是運動控制,腹壓不足的原因。
▲ 被動給提高腹壓,能使豎脊肌解除代償,張力釋放
另一是降低脊柱的負重要求,從站姿降階成坐著來摸腳尖,此時有所提高,往往也意味著同樣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站姿體前屈受限,坐下來摸腳尖,經常也會表現得更差。
▲ 站姿體前屈不受限,坐著卻摸不到腳尖
原因很簡單,按摩床沒有那麼大的窟窿,能讓我們重心後移,因此髖屈角度會有一定下降。
3、髖屈受限,不是筋短也會受限
排除了膈肌導致運動控制原因,再來拆解其他原因。體前屈,參與最多的莫過於髖屈。
▲ 豎脊肌和腘繩肌在體前屈過程中需要延展開
對於髖關節的評估,首先躺下直腿上抬,雙側逐一進行評估,70度及格線。若不到及格線,先給核心加壓再來測一遍,如若此時突破受限,那麼直腿髖屈的受限,不是筋短只是核心的控制受限。
這種情況在現實當中極為常見,不同於頸椎與上段胸椎,在相應脊柱的前後方都有對應屈肌與伸肌相互抗衡。
可在腰椎段,與之相連接的無論豎脊還是腰大肌,都是幫助腰椎伸展,拽著骨盆往前傾的肌肉。
唯有膈肌下沉,腹壁肌群收縮所帶來的氣壓能夠與之抗衡,如若膈肌和腹壁肌群無法工作,此時骨盆便會出現前傾,腘繩肌近端拉長。再來直腿上抬時,原本就已經拉長的腘繩肌自然容易受限,此時壓腿,等同於把原先就已經被拉長的腘繩肌給拉得更長些。
▲ 直腿上抬之前,若骨盆前傾,此時腘繩肌近端已經被預先拉長
長此以往拉伸腘繩肌,那相反短縮的腰大肌等屈髖肌會怎樣呢,我也不清楚,細思極恐。
所以,當核心加壓時,膈肌與腹壁開始協同工作,此時直腿上抬若明顯改善,意味著無須拉筋,只需加強核心。
▲ 膈肌保持在下沉位時,此時手臂抗阻能激活腹壁肌群,由此腹腔內產生的氣壓能夠幫助骨盆後傾,縮短放鬆腘繩肌
4、控制沒問題,依舊髖屈有問題?
前邊所述,逐一檢查依舊受限,也不要開始急著拉伸腘繩肌。直腿的髖屈,即使真的因為腘繩肌,也經常不是唯一。
不知大家有沒發現,直腿的髖屈,比起屈腿的髖屈,往往更加受限。那是因為直腿的時候髖屈,腘繩肌兩端都被拉緊,而屈腿的髖屈,遠端的腘繩肌縮短,只有近端被拉長。
▲ 屈腿的時候,腘繩肌遠端放鬆縮短放鬆下來,因此髖屈角度更大
因此,屈腿髖屈,基本不會受限於腘繩肌。所以,我們還需要屈腿先排除腘繩肌,來檢查髖屈,判斷髖關節是否受限。而非信念不知者無罪,賭一把腘繩肌有罪。
假如髖關節下滑的附屬運動受限,屈腿髖屈便會檢查出受限,此時的直腿髖屈,一樣表現出受限。
▲ 髖屈的過程中,股骨頭需要相對髖臼有一個向下的滑動,若缺失如此附屬運動,屈腿直腿的髖屈都會受限
因此,此種受限,也不需要拉筋,而是需要改善股骨頭向下的附屬運動。
▲ 改善股骨頭下滑能力後髖屈明顯提高
只有當屈腿髖屈也依舊沒有問題,才是真正需要拉伸腘繩肌。
至此,點到為止。拆解尚未結束,還有更加完善的髖屈分解和脊柱屈曲影響導致的受限,只可惜篇幅所限,唯有刪減與精鍊。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除了神經部分,以上分解節選自 SFMA,欲解鎖更多的體前屈和其他動作受限,SFMA 歡迎你的上線。
文中圖片來自王老shi的真實案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