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肝病發現時已成肝癌!防治三大誤區要避免
我國一般人群丙肝病毒(HCV)感染者約560萬,如加上高危人群和高發地區的HCV感染者,估計約1000萬例①。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約7000萬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為2000萬~3000萬②。
在人民日報健康時報主辦、吉利德科學支持的「願天下再無肝炎」在線主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北京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教授、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中心主任魏來教授,深入淺出地講述了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治療及創新藥物對於公共健康的重要性。
乙肝防治有三大誤區 專家強調肝炎需要早診早治
李蘭娟院士表示,病毒性肝炎不僅嚴重影響人類健康,而且給家庭、社會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是嚴重危害我國公共衛生的重大傳染病。隨著乙肝疫苗的推廣,丙肝病毒篩查的推進,我國新增感染者的數量大幅降低。
然而,肝炎防治目前還存在三個誤區:
誤區一:不去治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發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顯示,在中國約有7000萬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其中2800萬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②
「目前,我國接受抗病毒治療的乙肝患者只有幾百萬,存在巨大的治療缺口,」王貴強教授認為:「很多乙肝患者害怕社會歧視,因此,即使有病也不敢去看病,如果不實施早期干預,這些患者就可能進展到肝硬化、肝癌。」
誤區二:過度治
在乙肝治療中,患者還容易走另一個極端,就是過分追求治癒,一定要在短時間內把這個病徹底治好。
對此,李蘭娟院士強調,「乙肝還不能治癒,需要長期治療,如果治療不規範,往往容易複發。《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擴大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適應症,高度強調了早發現,早治療。患者只要符合抗病毒治療指征就可以啟動治療。」
誤區三:篩查少
「目前,社會上對於肝炎的患者依然存在歧視,如果不消除歧視,我們很難呼籲這些患者主動接受篩查;如果不開展篩查,這些患者得不到治療,就無法降低我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率。」李蘭娟院士表示。
對於乙肝患者,需要早診斷,早治療,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和普及,HBV DNA高敏檢測的下限已經可以低到20IU/ml,醫生通過發現低水平病毒複製的患者,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療方案,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HBV複製,減少肝硬化、肝癌和其他併發症的發生,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王貴強教授也強調:「隨著高靈敏檢測技術的進步,醫生通過高敏檢測就能夠早期發現低水平病毒複製的患者,從而儘早地開始抗病毒治療,降低乙肝患者的肝癌風險。」
丙肝可以治癒,太多人還不了解
據統計,我國丙肝病毒感染者有1000萬,每年新增多達20萬,一旦發生肝硬化,10年生存率約為80%;如出現失代償,10年的生存率僅為25%。肝癌在診斷後的第1年,死亡的可能性為33%。③
對於我國丙肝的發病特點,魏來教授有深入的觀察,他介紹:「近幾年來,為了徹底消除丙肝,我走訪了分布國內多個丙肝高發地區,有兩個發現,一個是大家對於丙肝的了解程度不夠;一個是很多患者確診時已經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其實丙肝可以治癒。就是抓緊治、治療周期短、治得好、不傳染,患者可以回歸正常生活。」
隨著丙肝、乙肝創新藥物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患者的經濟負擔已大大降低。積極篩查,儘早治療,肝炎患者也可以回歸健康生活。
聚力各方 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願天下再無肝炎」是吉利德科學的願景。吉利德科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羅永慶表示,要實現WHO「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宏偉目標,需要政府、診療機構、製藥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合力而為。
自2017年進入中國,吉利德不僅快速引入創新藥物,通過醫保准入降低患者經濟負擔、提高藥物可及,還持續大力投入,推動公眾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幫助提高乙肝、丙肝的早診、早治及精準治療。7月25日,吉利德科學聯合金域醫學,華潤醫藥集團共同發起「傳染病診療一體化公益行動」。公益行動的第一年,吉利德將投入超過一億元人民幣,在全國超過2000家醫療機構,提供200萬份免費的丙肝篩查以及10萬份乙肝DNA高敏檢測。
目前,已經可以提供免費丙肝篩查和乙肝DNA高敏檢測的醫院已覆蓋全國30個省、81個城市,並將持續增加,關注「吉利德科學」官方微信號,留言輸入所在的省份/直轄市,獲取當地提供免費丙肝篩查和乙肝檢測的醫院名單。
參考文獻:
①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