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選專業之機械工程—我在頭條的第二篇隨筆
對於機械工程專業的個人思考
上周有一個我認識的阿姨的孩子剛考完高考,父母和孩子在專業選擇上有了挺大的分歧。孩子想報機械工程,父母希望他報學醫。阿姨想到我也是學工科的,就找我諮詢了一下最近專業的行業現狀,希望我在專業和學校選擇上給出一些建議。
我也想借著這個機會,結合我本科四年的學習和「道聽途說」,談談我對機械專業的看法。
我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選擇的車輛工程專業,也是機械工程專業的一個分支。後來轉到了其他學院學習自動化了。
現在互聯網上充斥著這樣的說法:機械工程專業的同學畢業之後雖然不愁工作,但薪資待遇很低,大部分畢業生需要進工廠工作,工作環境和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同學進辦公室辦公的同學相比,用「慘不忍睹」形容絕對不誇張。而且機械工程的入職工程師既在起薪上低於平均水平,而且漲薪的速度也非常的慢。根據我原來車輛同學所說,以上現象基本屬實。
傳統機械行業確實有著待遇低、漲薪慢、工作環境差的困境。這種環境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從宏觀層面來說,國內製造業稱霸全球的優勢就在於價格低廉,而這個優勢是通過低廉的用人成本和製造成本實現的。中國若想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自己製造業對於全球的優勢,就必須不斷地壓低成本以保持較低的價格,從而在中低端製造業中站穩腳跟。因此,國內的傳統製造業的待遇薪資在短期內就不會有很大的提高;
從企業和市場的角度看,目前機械工程師在人才市場的供求關係不平衡。機械工程開設的門檻比較低,幾乎所有本科高校都有正在開設的機械工程專業來培養機械工程師。每年就會有數以十萬計的機械專業應屆畢業生湧入市場。而市場內部沒有足夠的崗位和薪資來徹底解決這些畢業生的工作和薪資問題,導致每個人分得的利益均攤之後便所剩無幾,相當於一塊不夠大的餅分給成千上萬的人,每個人得到的也僅僅能夠滿足溫飽罷了。
如果機械工程專業真的有這麼慘的話,那中國將製造業視為立國之本,大力資助製造業發展是不是和現在製造業的現狀有些許的矛盾呢?
我們都知道,機械工程類專業事關中國製造業的未來,同時很多高端製造業技術仍然被國外卡脖子,同時機械工程師又享受著低於平均水平的薪資和待遇,這個畫風簡直可以用魔幻來形容。而且機械工程類專業在本科階段的課程本來橫向對比就是偏難的,一大堆的數學、物理加實驗實習,課程排的滿滿的。
到了大三機械系的學生還在埋頭做實驗考試寫報告,隔壁的電子計算機自動化已經開啟了小長假模式。大學四年受了這麼多的苦,畢業後竟然還不如其他專業待遇高,這個心理落差可以說讓每一個機械生都難以接受。
甚至大學四年連談戀愛的機會都沒有。我們學校機械專業平均每個班一個女生,甚至有一個班全是sjl,著實有點慘。
既然現實就是如此殘酷,難道機械專業就是一個禁區嗎?答案可以說是否定的。傳統機械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是十九世紀就已經蓬勃發展的學科領域。到了二百多年後的今天,機械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了,鮮有重要的研究突破。所以傳統的機械專業已經失去了競爭優勢。現在比較有競爭力的機械類專業,就是與機械相關車輛、船舶、宇航等細分專業。這些專業不僅要學習機械,也要學習電氣電子、控制、計算機等領域的知識,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在新的技術革命下的適應能力,所以這些細分的機械專業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如果想轉行進入計算機AI互聯網領域,這些專業出來的畢業生也能較快地適應。
綜上,根據機械車輛同學的建議,如果想學機械專業,盡量選擇非純機械類專業,或者把高考成績考高,有985、211學校的背書,也能在畢業後進入稍微好一些的製造業企業;也可以響應國家智能製造戰略,在機械工程領域做最頂尖的人才。無論哪種方式,只要選擇機械,就已經給自己的人生開啟了hard模式,若想一直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就必須做這個領域最頂尖的一那一群人,相信未來國內的高端製造業將會獲得更多的重視和發展。
以上僅代表個人的想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