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多少才正常?高血壓治療需注意些什麼問題?
血壓是重要的生命體征,血壓偏高可損害心腦血管,增加腦卒中、心肌梗死的發生風險;血壓過低可引起心臟、大腦灌注不足,也會引起缺血損害。
那麼,血壓多少才正常?高血壓治療需注意些什麼問題?
測量血壓時,可能大家更關注另一個問題:是高血壓嗎?在多數朋友的認識中,只要血壓未達高血壓診斷標準,就屬於正常血壓。實則不然,正常血壓與高血壓相差甚大,二者收縮壓相差20mmHg,舒張壓相差10mmHg。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血壓達到140/90mmHg,但正常血壓的上限為120/80mmHg,因此各位朋友請注意了,雖然達不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但你的血壓不一定正常。
可能部分朋友會問:血壓位於120/80mmHg至140/90mmHg之間究竟怎麼界定?
在醫學上,該範圍的血壓被稱為血壓的正常高值,若血壓長期位於該範圍,相比於血壓位於120/80mmHg以下的患者,發生腦卒中、冠心病的風險相對較高。但正常高值的血壓大多無需藥物降壓,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有機會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
相比於血壓的正常高值,高血壓帶來的危害會大幅增加,因此若血壓長期位於140/90mmhg以上,應給予合理的降壓治療,但治療高血壓時需注意:
一是並非所有高血壓患者均需使用藥物降壓,對於血壓低於160/100mmHg且病程較短的患者,可先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血壓,包括低鹽飲食、增加鉀鹽攝入,減輕體重以及增加運動、戒煙限酒等;
二是血壓並非降得越快、越低越好,不少高血壓患者使用降壓藥以後期待能快速控制血壓達標,但血壓下降速度過快,下降幅度越大,可能引起心臟、大腦、腎臟等器官缺血不耐受,可能會引起功能損害,通常在4-12周控制血壓達標即可;
三是不同人群的降壓目標可能不一樣,老年人血壓控制在150/90mmHg以內不算超標,青中年人至少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合併糖尿病、蛋白尿等患者至少應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四是不能隨意停葯,高血壓需要終生治療,啟動藥物降壓的患者應長期服藥,除非頻發低血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