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帶孩子追雪要注意! 幼兒高山症4指標判斷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寒流一波波,引發民眾上山追雪。日前3歲女童在合歡山區疑似高山症發作,警方先提供氧氣瓶舒緩症狀但無效果,決定摸黑送女童下山就醫,並聯絡消防隊派救護車在半山腰接駁,送往醫院作進一步治療。醫師稱讚,警方處理得超好。
專長旅遊醫學的日康診所副院長陳崇賢在臉書粉絲專頁「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上發文指出,高山症的診斷原則就是,隨著海拔爬升,身體新出現的症狀,在無法歸因於其他疾病造成之前,都先當成是高山症處理。休息、停止上升高度、給氧(或其他高山症處置),症狀沒改善,就是下降高度。
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怎麼評估幼兒是不是高山症?陳崇賢指出,主要用「哭鬧」(時間和強度)再加上「吃」、「玩」、「睡」,來作為評估重點,他介紹兒童版的路易絲湖急性高山症評分(Children's Lake Louise Score, CLLS),建議使用在4歲以下的兒童,評分重點分兩區共4個指標:
哭鬧的情況「哭鬧」的強度:從無、中等、嚴重分為0~6分「哭鬧」的時間:從無、間歇、持續分為0~6分
「吃」、「玩」、「睡」的情況和平常相較0:正常1:差一點2:差很多3:完全不行
當「哭鬧」兩指標相加≥ 4分;「吃」、「玩」、「睡」相加≥ 3分,以上兩項皆符合,即可診斷為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
陳崇賢強調,高山症處置的黃金準則就是「下降高度、下降高度、下降高度」。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