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鉀鹽代替普通食鹽,每年可預防近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作者認為,在中國,用高鉀鹽代替普通食鹽是一項很有前途的降血壓和相關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病)的戰略。據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因收縮壓升高引起的死亡人數估計為230萬人,比1990年增加了89%。Wu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鼓勵使用高鉀鹽的全國性干預措施可以預防中國近九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這項研究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在研究降低血壓潛在益處的同時,還要研究增加鉀攝入量對慢性腎病患者的可能風險。研究第一作者、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高級研究員Matti Marklund博士表示,在中國,對慢性腎病患者鉀攝入量增加潛在風險的擔憂尤為重要,因為大多數患者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他說:「我們的模型研究表明,通過這類干預措施,在總體人口中的益處遠大於害處。事實上,即使是患有慢性腎病的人,也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據估計,在1720萬慢性腎病患者中,干預措施的降壓效果可以預防大約32000例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但鉀攝入量的增加和血鉀水平的升高可能導致約11000例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但最終可能避免了大約21000例總體死亡事件。Marklund博士補充說:「患有慢性腎病的人在心血管方面的分析表明,避免使用高鉀鹽可能會導致整體傷害,因為他們會錯過降低血壓的益處。但是,應該評估其他方法,如改善慢性腎病的篩查和更密切監測確診患者的鉀水平,以盡量減少潛在風險。」眾所周知,攝入過多的鹽會升高血壓,這是導致中風或心臟病過早死亡的最大風險因素之一。在中國,鈉的攝入量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限值的兩倍多,而且在35-75歲的中國人中,近一半患有高血壓。70歲以下的中國人中,近30%的致命中風可歸因於高鈉攝入。Marklund博士說:「我們的研究表明,用低鈉鹽『替代品』取代普通食鹽用於家庭烹飪的國家計劃,可能會對中國的心血管疾病負擔產生重大影響。」作者也指出了這項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干預措施對收縮壓的影響是基於一項研究,該研究招募的是患有中風或高血壓的個體,因此可能無法推廣到整個中國人群。但這項研究中的數據均從具有國家代表性的來源中獲取,從而提高了結果的有效性和普遍性。論文鏈接:https://www.bmj.com/content/369/bmj.m82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