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息肉,是不是癌變的前兆?提醒:若遇到4個部位,勸你要謹慎
提到生長在身體內的多餘的「組織」,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腫瘤、癌症!
似乎我們都將腫瘤和癌症直接划上了等號,認為只要是查出了腫瘤,就是癌症到來的表現。
但事實上,癌症僅僅只是惡性腫瘤的其中一種,臨床上將其稱為「惡性腫瘤」。既然有惡性腫瘤存在,那就有相反的「良性腫瘤」,比如息肉就是典型的良性腫瘤!
息肉,用最通俗的話理解,它就是人體空腔器官黏膜上贅生出多餘的「肉」,只要有黏膜覆蓋的空腔器官,都可能會生長出息肉。
雖然它是良性腫瘤,但部分息肉也具有惡變的可能。
而且,良性息肉持續發展,也容易給身體造成種種不適!
在臨床看來,以下四個部位生長出息肉,儘早切除就是正確做法:
1、腸道息肉
這種息肉在臨床上可籠統地劃分為兩大類,也就是非腺瘤和腺瘤性息肉。
一般情況下,非腺瘤性息肉直徑在低於1cm以下,不需要特殊治療,勤於觀察即可。
而如果息肉的直徑生長過大、出現明顯癥狀時,就應當切除治療。而腺瘤性息肉,無論其直徑大小如何、具體是哪一種病理類型、是否為多發,都具有惡變的可能性,需要及時切除。
2、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的隱匿性極強,絕大部分患者幾乎都沒有明顯癥狀。
在臨床看來,出現在膽囊上的腺瘤息肉尤為少見,且絕大部分都是單發存在。如果是出現了膽囊腺瘤性息肉,由於其具有惡變的可能,且直徑越大癌變的可能也就會越大,需要進行切除治療。
而如果是膽固醇性息肉,在其沒有造成膽囊功能異常、出現明顯癥狀時,可以選擇保守觀察。
但如果膽固醇息肉合併了膽囊功能障礙,這種情況也需要及時切除。
3、胃息肉
在臨床看來,胃息肉存在癌變的潛能,原則上需要進行切除治療。
不過,在切除之前患者需要進行活檢病理檢查,確定是增生還是腺瘤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無論其直徑大小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只不過是選擇的手術方式有所差異。
比如直徑小於0.5cm的息肉,在小於2個以下時,可直接活檢鉗摘除。
而如果直徑超過了0.5cm,但是在2cm之間,就需要切除後進行病理分型,如果直徑大於了2cm以上,則手術的創面更大。
4、鼻息肉
這是所有息肉種類中,癥狀最為明顯的存在,患者常常會出現鼻塞癥狀,如果鼻息肉持續增長,鼻塞感還會更嚴重。
一旦息肉堵塞咽鼓管,還會造成患者耳鳴、聽力減退、鼻竇炎或慢性咽炎等併發症出現,且具有一定的惡變可能。
因此,在臨床看來如果患者鼻息肉生長較大、癥狀較為嚴重,手術治療很有必要。
總的來說,息肉雖然是良性腫瘤,但多發性息肉、直徑較大的息肉、腺瘤息肉卻有惡變的可能。
而當息肉生長過大時,患者還會出現一系列不適癥狀和併發症,在這種情況下,切除治療就是最佳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