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女孩感冒發燒到醫院就診,最後卻查出了乳腺癌!
乳腺癌的早診早治
預防也要從娃娃抓起
「現在乳腺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了,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上個月我就連續接診了2個年輕的乳腺癌患者,年齡都在25歲以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腫瘤外科主任醫師陳文軍說。
據浙江省最新癌譜顯示,浙江省發病前十位的惡性腫瘤中,女性乳腺癌排名第二。在此,醫生特別提醒廣大女性,要警惕乳腺癌的發生,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發現問題要做到「早診早治」。
01
要注意乳腺癌的早診早治
乳腺癌防治
小妍(化名)今年23歲,前不久她因感冒而發燒了,因為高燒不退來到醫院就診。考慮到新冠疫情的常態化防控,小妍被安排做了個CT檢查,結果顯示肺部沒什麼問題,但腋下淋巴結腫大。隨後的淋巴結穿刺居然考慮惡性腫瘤。
醫生首先考慮惡性腫瘤來自乳房。
然而,經過查體、B超檢查都沒有發現問題。難道是判斷失誤了?
不過,隨後的核磁共振結果給醫生的猜測提供了依據,小妍的左側乳確實存在可疑病灶。
經過多學科討論,最終醫生為小妍進行了手術治療。「小妍的乳腺癌是早期,但特殊的是,已經出現了2枚淋巴結轉移,幸好發現得早,目前她的身體恢復得不錯。」
陳文軍:
乳腺癌的早診早治十分重要,建議女性20周歲後每年做個乳腺超聲檢查,40周歲以上可以1-2年再加個鉬靶檢查。
當然,女性平時也要注意自我篩查。上個月,24歲的小麗(化名)在單位聽到身邊有同事得了乳腺癌,在為他人嘆息的同時,她也留了個心眼:當晚回家後,她對照著網上的查體步驟,也給自己做了下檢查,結果就發現自己乳房上似乎也有個腫塊。於是,第二天,她就來到了陳醫生處就診,典型的體征被告知高度懷疑乳腺癌。
「小麗的病灶比較大,直徑已經3.5厘米,但經過免疫組合檢測發現其分型對全身治療可能會比較敏感,通過基因檢測和多學科討論,在儲備生殖功能後先進行了新輔助治療。」陳醫生介紹,小麗經過治療後,病灶縮小為0.02厘米,保乳手術也十分順利,目前她還在做強化治療鞏固和提高療效。
02
要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乳腺癌防治
「乳腺癌預防也要從娃娃抓起。」陳醫生強調,乳腺癌的防治要從小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培養科學的運動鍛煉和良好的睡眠習慣尤為重要;而且不僅僅是女性要引起注意,男性也該如此,因為乳腺癌患者中有1%的比例是男性。
那麼,日常生活中到底應該怎麼做呢?陳文軍建議市民要保證良好的睡眠,晚上10點半前要入睡。至於如何評判自己的睡眠質量到底高不高,主要看自己早上起來後精神狀態好不好,如果神清氣爽一般都表示睡眠質量不錯。
「科學的運動也有利於降低乳腺腺癌的患病風險。」陳文軍提到,有研究證明,經常運動的人群相較於不運動的人,其乳腺癌的患病率會下降30%-50%。他建議市民一周至少運動5天,每次在20分鐘以上,運動後每分鐘心率要比平時增加10次左右。當然運動要因人而異,如果是年輕人,一周5天的運動中有2次運動後出汗,效果可能更好,對於大多數成年人而言,一般的慢跑,游泳和廣場舞都會降低乳癌的發生。
在飲食方面,原則上要多吃素菜少吃葷菜,一般葷素比應為1:3或者1:4;不要抽煙,另外二手煙也會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風險;不要飲酒,多喝一份酒,多一份乳癌的風險。
當然,即使是患了乳腺癌,也不必過於恐慌。
隨著醫學水平和技術的發展,目前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越來越高。拿邵逸夫醫院來說,截至目前已進行了6300多台乳腺癌手術,總體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92.1%,10年生存率85.1%,其中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高達97.6%,達到國際先進治療水平。另外,邵逸夫醫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在省內率先將乳腺癌保乳手術、前哨淋巴結活檢技術應用於早期乳腺癌的臨床治療,目前乳腺癌保乳比例已超過40%,保留腋窩比例50%以上,高於省內及全國總體水平。
「乳癌不可怕,早診早治是關鍵,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專科就診,大多數的乳癌患者通過規範綜合治療可以完全治癒。」陳文軍說,「另外,近年來新的治療方案層出不窮,療效也進一步得到提高,也特別呼籲患者不要抗拒加入臨床試驗,一些新葯的臨床試驗對一些特定患者來說是有幫助的。專科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制定最適宜的規範化治療方案,即使是腦轉移的患者,也有長期存活的希望,我們有一例明確乳腺癌腦轉移的患者已正常生活10年多,所以大家要相信科學不要輕易放棄治療。」
經邵逸夫醫院綜合編輯整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出處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