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單上有「肺結節」怎麼回事?
隨著CT解析度的提高,越來越小的肺內結節性病灶可以早期發現,更多的無癥狀肺內結節被檢出。又因為肺癌是目前患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肺內結節又不能排除惡性的可能,人們面對CT報告的肺內磨玻璃結節的診斷,往往不知道何去何從。一到體檢季就有不少人拿到體檢報告後驚嘆「我發現了肺結節」「肺結節咋辦,會不會是癌?」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到底該怎麼辦呢?
其實「肺部結節」不是疾病的學名,是指在拍片時看到的比較小的陰影,有良性、惡性之分,根據結節的密度不同,可以分為磨玻璃結節、部分實性磨玻璃結節和實性結節。
而肺部磨玻璃結節(GGN)是指CT上邊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肺內密度增高影,其病變密度不足以掩蓋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氣管影,影像學上分為純GGN和混合GGN。GGN可能是惡性腫瘤、良性腫瘤、炎症、肺間質性疾病或肺內淋巴結等。不過,從總體上講,健康體檢發現的肺小結節只有不到5%左右的是惡性病變,所以不必過於擔心。
對於小於5mm的結節,大多屬於良性結節或者惡性結節的惰性期,只需要臨床觀察,每3-6個月複查CT,不需要特殊處理。
對於5-8mm之間的肺內磨玻璃結節,如果有腫瘤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肺癌病史,過量吸煙病史的,建議積極處理,否則可以臨床觀察。
對於大於8mm的磨玻璃結節就要加倍小心了。建議找經驗豐富的醫生來閱片,了解有無惡性徵象,如果具有荷包蛋征,空心征,胸膜反應徵等惡性徵象,建議手術治療,如果沒有惡性徵象,可以臨床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