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網紅鼓吹「精靈耳」等自殘式整容,容貌內卷何以至此
近日,「精靈耳」整容、小腿肌肉阻斷術等「自殘式」整容項目悄然在網路上流行,引發關注。在網紅博主宣傳下,相關話題登上熱搜。
有博主稱,「精靈耳」是指通過手術或者玻尿酸填充的方式讓耳朵支撐起來,像電影里的精靈一樣,顯得臉更小,輪廓更精緻。
「難道容貌焦慮已經蔓延到耳朵焦慮了?」有網友評論稱,從之前的鎖骨放硬幣到漫畫腰,再到如今的「精靈耳」和小腿肌肉阻隔術,部分人對自己的身體「完美度」的要求,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也有人指出,沒必要譴責想變美的人,但要警惕這些網紅博主藉機給醫美產品和整形醫院「帶貨」。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檢索小紅書、微博等平台發現,不少博主分享自己通過手術變「精靈耳」,或是通過切除腿部神經讓小腿「永久變瘦」的經歷。
醫生如何看待精靈耳、小腿肌肉阻斷術?容貌焦慮何以至此?
據封面新聞4月21日報道指出,一些網紅整容項目可能是反人類生理結構的手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整形美容燒傷科副主任醫師李正勇表示,「精靈耳」其實就是民間俗稱的招風耳,招風耳是一種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畸形的構成主要是由於舟甲角角度過大所致。表現為耳廓平坦,與顱骨近似直角,耳廓較大,不完全對稱。刻意把耳朵豎成一個異常的狀態,其實並不可取。「如果刻意去做,就得把一個正常角度變成一個比較大的角度,這個時候可能要取一些我們肢體的組織,比如說耳甲腔的軟骨,把整個耳朵後面支撐起來,後續很有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無法預料的問題,風險肯定是比較高的。」李正勇說。
據羊城晚報5月20日報道,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副主任曾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聽說有女孩為了瘦腿而切斷腿部神經時,感到震驚、不能理解。「那些因外傷神經受損、小腿肌肉萎縮的患者非常痛苦,千方百計想各種辦法修復神經,沒想到還會有健康人群主動自斷神經,這無異於自殘。」社交平台上關於如何變「精靈耳」的分享。
曾春解釋,骨折恢復容易,但神經一旦受損修復難度極大,可以說是不可逆的,患者只有通過加強協同肌肉的鍛煉來代償部分功能。
「這裡還要糾正一個錯誤的觀念,沒有『不那麼重要的神經』。在二十年前、十年前會有觀點認為有些神經不那麼重要,那是當時醫學的發展水平對這些神經的認識不夠,其實每根神經都是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當它缺失時,你才意識到它有多重要。」曾春在上述報道中說。
楚天都市報5月21日發表評論認為,自殘式的美容該叫停了。該評論指出,體重110斤的妹子,為了「不過百」去切胃;為了顯得臉窄,往耳朵上打玻尿酸,變成「精靈耳」;在頭頂打洞,注入骨水泥,以實現「顱頂增高」……彷彿為了迎合時下美的標準,可以隨意破壞自身身體的任何部位,完全不考慮後果,可以說是相當瘋狂了。
「很多人看到這樣的事兒,第一反應就是指責那些盲目去做的人:是不是傻?有必要嗎?就是懶,不想動,情願動刀子也不願運動。這當然是非常簡單就能出口的批評,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該評論指出,自殘式美容的風行,固然與每個人自身的醫療常識、判斷能力、理性程度有關,但一直以來,過度鼓吹「白幼瘦」的各類社交媒體更是難辭其咎。該評論指出,切掉腿神經,未達手術指征切胃,這一類危害性極大,沒有任何治療和功能性幫助的手術,專業醫療機構明擺著是不能做的。有博主發布「小腿肌肉阻斷術」的相關分享,丁香園官微表示驚訝
「到底這些女孩是在哪裡做的,過程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監管部門應該追根溯源。而這種價值觀扭曲,物化女性,鼓吹犧牲健康去換取畸形美的內容,為什麼會在某平台上長期存在並呈泛濫之勢,平台的內容審查與監管,也應經受拷問。」上述評論稱。除了社交平台的鼓吹,「容貌內卷」與整容市場擴張、整容機構助推也密切相關。
上述封面新聞的報道中,四川省衛健委整形美容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業務主任、四川省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新麗美醫療美容醫院院長游曉波表示,某些時候,人們容易把醫美的效果誇大,同時把它的負面的東西掩蓋。很多機構為了經濟利益,沒有給消費者告知真相,有時候就會導致醫美整形的初衷脫離醫療的實際,脫離安全和健康,為了追求利潤而導致項目的設置的不合理,違背自然,違背健康,違背人類的正常生理結構。所以大家要慎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