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一張方子留世,補血脈、通陽氣,溫暖中國人,請你紀念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現代臨床方劑學》、《中醫診斷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文老師的心情是沉痛的。
因為我們失去了袁隆平,那個用一己之力餵飽了中國人的「農神」。
我覺得,他的貢獻和影響,是無人可比的。
不過,作為中醫人,我覺得傳統醫學,對國人也是有恩的。
儘管這恩情,遠遠比不上袁隆平院士「讓大家吃飽飯」這麼博大而深重。
比如說,中醫里有一張方子,叫做當歸四逆湯。它對中國人的意義,就非比尋常。
這張方子,記載於《傷寒論》,是中醫裡頭溫經散寒的第一方,其組成如下:
當歸12克,桂枝9克,芍藥9克,細辛3克,甘草6克,通草6克,大棗8枚。水煎服。
原方中的通草,後世醫家認為,就是後來的木通。
這方子,可以養血、溫陽、散寒。它對於一個人因為血虛,陽氣少,同時又為寒邪所傷而產生的各種疾病,有治療意義。
我這麼說,你可能不太理解。沒關係,我給你舉個例子。
話說有這麼一個女子,當時37歲,是一個護士。
她最近這三年以來,從每年的11月份起,就開始發作蕁麻疹。規律是早晨起床以後,只要遇上點冷風,立刻從手、脖子等地方開始起風疹塊,然後以很快的速度布散全身,瘙癢難耐。每當此際,患者是絕對不敢碰涼水的。只要碰了涼水,蕁麻疹就更厲害,更癢了。
什麼時候會好一點呢?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把被子蓋好,被窩裡暖和了,她的疹子就消退了。
但是,等到第二天一早,她還會起疹子,和前一天一樣。
從11月份開始,整個冬天,她都會這樣在反覆煎熬中過日子。等開春了,就沒事兒了,癥狀消失。
為了這個病,患者走了不少醫院,大家都診斷為蕁麻疹,用抗過敏的方法治療,效果甚微。
怎麼辦?患者決定看中醫。
刻診,見患者脈象沉細而緩,舌苔薄白,舌質淡紅,邊有齒痕,面色不好,四肢不溫,風疹雖然遍及手背和全身各處,但是顏色不那麼紅。
了解到這些以後,醫家書方一首,但見:
當歸、蟬蛻、制首烏各15克,桂枝10克,防風、芍藥各12克,雞血藤20克,炙甘草6克,細辛、木通各5克,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一劑。
這方子,患者應用以後,風疹數量開始明顯減少。接著,原方持續應用達到一個月左右。最終,患者諸證悉平,經過隨訪未曾複發。
這是一張小醫案,記載於1995年的《新中醫》上,乃是我近些年收集到的,以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蕁麻疹的典型案例之一。
讀者朋友,現在我帶你一起分析這個患者的病情。
你看,這個患者,發作蕁麻疹的時間,是每年11月份以後,到開春之前,即冬季。早晨遇冷則發作,遇冷水就發作。
這說明什麼?說明寒邪對蕁麻疹的誘發,有明確的作用。對不對?
也就是說,要麼你別受寒。受了寒氣,你就受不了。
一般人,是不會這樣的。可患者為什麼會這樣?
答案是,她正氣虛弱。這個正氣虛弱,具體講,就是血虛,兼陽氣不足。
你看,此人脈沉細而緩,苔薄白,舌淡紅,有齒痕,四肢不溫,面色少華。這不是典型的陽虛血虛之態嗎?陽氣少,她手腳就不熱乎。血虛,面色就不好。氣血不能養舌,所以舌有齒痕。還有,就是她的疹子,雖然看上去不少,但顏色不紅。顏色淺的風疹,一般都提示和風邪寒邪有關,和患者體虛有關係。
如此一來,我們就知道,這個人有血虛、陽氣不足的問題。正因為血虛、陽氣不足,所以寒邪才會肆意傷害她,動不動就凝滯其肌表,損傷其腠理,阻遏其營衛,導致蕁麻疹此起彼伏。
這個時候怎麼辦?肯定得溫陽氣、補血液、散寒邪。
用什麼來實現這個目的?答案是當歸四逆湯。
我們再看一下上頭醫案里的方子——
當歸、蟬蛻、制首烏各15克,桂枝10克,防風、芍藥各12克,雞血藤20克,炙甘草6克,細辛、木通各5克,大棗5枚。
你仔細看,這方子里,除了雞血藤、防風、制首烏、蟬蛻以外,剩下的其實就是當歸四逆湯原方了。
當歸四逆湯,我前面講過了,可以溫經散寒,養血通脈。其中的當歸養血活血,桂枝溫陽散寒通脈。這兩個是君葯。白芍輔助當歸養血,配合桂枝調和營衛。細辛則配合桂枝溫通經脈。木通可以通血脈、利關節,並以其苦寒之性,制衡桂枝和細辛的辛溫之性。
這個是治療的基礎。實戰中,醫家配雞血藤養血通經,配製首烏輔助養精血,配蟬蛻和防風祛風止癢。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
你看,這就是利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蕁麻疹的例子。這是不是很清晰?
當然了,你可千萬不要認為,當歸四逆湯就是治療皮膚病、蕁麻疹的。我們身上的病,有不少,都是源於血虛、陽氣少、外感寒邪。只要有這樣的病因病機,用當歸四逆湯,就是合適的。
比如說,有些人犯冠心病和心絞痛,發作之時心痛、心慌、面色不佳、四肢不溫、體倦懶言、手足麻木、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緊。這個就考慮是不是符合當歸四逆湯的方證,進而用其治療。
再比如說,有些人痛經,脈象沉澀無力或者沉細,怕冷,小腹冷痛,喜溫喜按,月經量還少,色淡,舌質淡,這個也考慮是不是血虛寒凝。以當歸四逆湯治療,不錯。
還有的人,因為血虛、陽虛、受寒,導致肩周炎,整個人疼得受不了,活動受限,但是局部不紅不腫,夜間痛甚,面白,四肢不溫,舌淡苔薄白,脈沉細,這個時候用當歸四逆湯加減,也不錯。
另外, 像過敏性鼻炎、產後身痛、坐骨神經痛、凍瘡、雷諾氏病等,患者裡頭也有不少符合當歸四逆湯所主癥候。臨床上,應用當歸四逆湯的例子比比皆是,隨處可見。
所以說,這方子,應用範圍還是很廣泛的。
說起來,這方子,也有它的時代烙印。在2000年前,中國人的生活水平低下,農耕社會不發達的生產力,決定了中國人容易受到陽虛、血虛、寒邪的傷害。正因為對此有明確的認識,所以張仲景的筆下,才有了當歸四逆湯方,記載於《傷寒論》。而且,它的實用性,即便是今天,也沒有絲毫褪色。故而,它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一直扮演著溫暖中國人血脈的角色。
你說,祖國傳統醫學裡的精華,是不是有恩於中國人呢?
縱然,這恩情比不上袁隆平院士的「養育之恩」,但也是令人感動不已的。
當歸四逆湯雖好,但非專業人士務必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不具備血虛寒凝癥候的人,不要用。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人應用當歸四逆湯,會出現過敏反應。這個是少數情況,但也必須注意。
好了,關於這個知識點,我就跟你說這麼多吧。如果你覺得還算不錯,那就在以後跟著文老師的筆,一同去探尋中醫歷史上那些閃光的珍寶。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感懷。感懷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以及其背後不可估量的普世價值。
全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