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健康咬一口
  • 健保診所查詢 科別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每日健康報報 日期
    • 2023-06-01 健康報報
    • 2023-05-31 健康報報
    • 2023-05-30 健康報報
    • 2023-05-29 健康報報
    • 2023-05-28 健康報報
    • 2023-05-27 健康報報
    • 2023-05-26 健康報報

「智臻AI 」發布,肝臟磁共振AI分析平台推向臨床

  •   新聞
  • 投稿作者
  • 冬香

文章 參考資訊

5月25日, GE醫療發布了全新的磁共振人工智慧平台——「智臻AI 」,這也是繼2020年初發布「智簡AI 3.0」平台後,在該領域的又一突破。

據悉,在技術上,「智臻AI 平台」集合了GE磁共振的閃速射頻影像鏈,從數據採集源頭確保獲取高清、優質的影像數據;在臨床應用上,它則搭載了「肝臟人工智慧分析平台」應用——由GE醫療與其Edison合作夥伴「數坤科技」合作研發。

「智臻AI 」平台

雙方將AI技術在磁共振領域的應用拓展至讀片、輔助診斷周期,從而幫助實現肝臟部位多個病灶自動提取、病灶徵象自動描述、病變性質的智能分析等。

另外,結合GE磁共振設備所具備的極速增強DISCO LAVA技術,「智臻AI 」將肝臟磁共振動態增強掃描速度提升60%,能精準獲取肝臟多動脈期。

根據GE醫療中國磁共振臨床應用團隊介紹,應用DISCO LAVA技術,一次屏氣的情況下採集6期圖像,提升掃描速度和效率,讓臨床可以捕捉到多動脈期,確保增強掃描的成功率。該技術的實現,是AI輔助分析工具落地臨床的前提,它為影像後的肝臟智能分析應用帶來精準影像數據基礎,從而推動了AI工具的臨床落地。

在此之前,GE醫療在7年間已將磁共振AI平台進行三次迭代:

2013年,GE醫療推出了磁共振「AI 1.0」智能操作平台,實現了磁共振設備自動識別解剖部位、自動定位和自動連續掃描功能;2015年,「AI 2.0」智能後處理平台推出,在磁共振圖像後處理端實現了一鍵多模融合的智能後處理操作流程;2020年初,「智簡AI 3.0」平台發布,突破性地在影像成像前端核心環節實現AI深度神經網路演算法,從成像源頭去除偽影,進行前端圖像優化,成像速度提升1倍,掃描成功率提升20%。如今在「智簡AI 3.0」平台的基礎上,「智臻AI 」平台包含了影像鏈AI、成像平台AI、臨床應用AI,將AI的數字化技術與磁共振診斷全方位融合,進一步釋放AI在磁共振技術領域應用的潛能。

關鍵是,成像設備本身不斷創新的這些技術,在提供更為豐富的影像學信息的同時,能在更短時間內獲取足夠多、高質量的數據,為後影像部分的AI應用開發、落地打下堅實基礎,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其實,目前肝臟疾病發病和診斷面臨很多挑戰。

首先是肝臟疾病的挑戰。《2019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全國肝癌新發病例約36.5萬,佔全球新發病例的50%。肝癌是中國第二大腫瘤致死病因。60歲以下人群中,肝癌仍是最常見和致死率最高的腫瘤之一。(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通常滯後3年左右)

第二是疾病的複雜性。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放射科楊正漢主任介紹,肝臟疾病種類繁多,按照病因、發病機制及病理狀態的不同,分為局灶性病變和瀰漫性病變。肝臟局灶性病變可進一步分為囊性或者實性病變,常見的類型都有數十種之多。這些局灶病變中,可以分為腫瘤或非腫瘤病變,腫瘤病變又有良性與惡性之分,診斷與鑒別診斷不僅難度大,而且費事費力。

第三,是疾病診斷的難度大,人才缺乏。臨床上,肝臟磁共振檢查可以解決絕大多數肝臟疾病診斷的問題。但是,楊正漢主任介紹:「規範操作磁共振設備且判讀圖像能力強的影像醫生很缺乏。由於肝臟本身的複雜特性,光一個臟器就有那麼多種病變,磁共振有許多影像信息要去學習判斷,所以影像醫生學習成長過程漫長。」

其實AI等數字技術與醫療結合來輔助診斷、提升效率的進步已經走過了幾年,但在磁共振領域,腳步相對慢一些。這與磁共振技術發展、成像複雜、數據量大都相關。

磁共振肝臟掃描後,各種序列、各種角度產生至少上千幅不同的圖像,巨大的信息量,AI演算法、臨床診斷的依據、流程等,都需要更精準的源頭數據、更智能的磁共振平台基礎,同時,也需要深入了解臨床、了解診斷程的AI演算法開發。

對此,據團隊介紹,上述「肝臟AI分析平台」實現了「後全流程AI」技術理念,將AI技術在磁共振的應用突破磁共振的成像周期,進入到讀片和診斷周期,並通過一鍵式自動序列識別,進行病灶提取和徵象描述,做到智能分析「會讀片、易診斷」;AI自動提取病灶解剖特徵與信息的特點,也為科研注入了動力。

作為這套臨床AI輔助系統開發的臨床端合作夥伴,友誼醫院楊主任團隊指出,「肝臟的分葉分段分析都是基於血管,我們把血管提取出來以後可以做3D重建,這對下一步無論是做肝移植、還是肝膽外科等都有了標準模型。血管結構勾勒出來以後,非血管結構的部分就是病灶了。我們測試了一下目前訓練的模型,分割精度Dice值都在0.9以上,最高的已經達到0.96以上,能夠滿足目前臨床的一般應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肝臟AI分析臨床平台磁共振智臻

競爭太激烈!眾多巨頭在線診療平台爭搶醫生,引日媒關注 平台
2 年前

競爭太激烈!眾多巨頭在線診療平台爭搶醫生,引日媒關注

熬夜傷肝,夜貓一族應該怎樣保護肝臟?這5個方法趕緊了解一下 肝臟
4 年前

熬夜傷肝,夜貓一族應該怎樣保護肝臟?這5個方法趕緊了解一下

每天陪外公喝小酒,8歲男孩排「血尿」,一查肝臟受損指標飆升 肝臟
2 年前

每天陪外公喝小酒,8歲男孩排「血尿」,一查肝臟受損指標飆升

茶可取代白開水,但須留意1細節!營養師教你「這樣喝水」才有效 肝臟
9 個月前

茶可取代白開水,但須留意1細節!營養師教你「這樣喝水」才有效

如何看待疫苗與猝死? 李秉穎醫師這樣分析 分析
2 年前

如何看待疫苗與猝死? 李秉穎醫師這樣分析

消化性潰瘍,特殊人群選葯需注意這些|臨床必備 臨床
3 年前

消化性潰瘍,特殊人群選葯需注意這些|臨床必備

燃燒內臟脂肪抗疲勞!6種營養好食物趕走脂肪肝 肝臟
7 個月前

燃燒內臟脂肪抗疲勞!6種營養好食物趕走脂肪肝

黃芪可以保護肝臟,但是它有一個很強的副作用,很少有人知道 肝臟
5 年前

黃芪可以保護肝臟,但是它有一個很強的副作用,很少有人知道

臨床常用2種藥物被改說明書!這些關鍵點必須要牢記! 臨床
3 年前

臨床常用2種藥物被改說明書!這些關鍵點必須要牢記!

AI深喉嚨唾液PCR 免挨長棉籤戳鼻之苦 AI
2 年前

AI深喉嚨唾液PCR 免挨長棉籤戳鼻之苦

健康網》神秘的「魔法石」? 醫圖示分析泌尿結石特徵 分析
2 年前

健康網》神秘的「魔法石」?醫圖示分析泌尿結石特徵

三伏天最傷肝臟的4大「行為」,第3個你可能天天在做,要警惕了! 肝臟
5 年前

三伏天最傷肝臟的4大「行為」,第3個你可能天天在做,要警惕了!


健保診所查詢

健康報報

躁鬱症、憂鬱症7大差異 醫囑:及早就醫珍惜生命
躁鬱症、憂鬱症7大差異 醫囑:及早就醫珍惜生命
國人糖尿病共病前3名曝! 產官學推「精準衛教」3面向助糖友共病預防
國人糖尿病共病前3名曝! 產官學推「精準衛教」3面向助糖友共病預防
術後出現幻覺? 當心是缺乏「這1種」維生素
術後出現幻覺? 當心是缺乏「這1種」維生素
這食物集齊3種致癌物!不愛吃肉怎補蛋白質?專家清單2蔬菜也上榜
這食物集齊3種致癌物!不愛吃肉怎補蛋白質?專家清單2蔬菜也上榜
《壞媽媽》15句心痛台詞:「母親可以取代任何東西,卻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取代母親。」
《壞媽媽》15句心痛台詞:「母親可以取代任何東西,卻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取代母親。」
10位陸劇男星白髮造型!《護心》侯明昊驚豔,王鶴棣黑髮更帥,成毅&檀健次是真神仙吧
10位陸劇男星白髮造型!《護心》侯明昊驚豔,王鶴棣黑髮更帥,成毅&檀健次是真神仙吧
青春動滋券每人500元常態化!這族群165萬人可領,5個QA看怎麼領用
青春動滋券每人500元常態化!這族群165萬人可領,5個QA看怎麼領用
2023「IG粉絲數最多」韓劇女星TOP10!潤娥輸李聖經,宋慧喬沒前三,冠軍唯一破3000萬
2023「IG粉絲數最多」韓劇女星TOP10!潤娥輸李聖經,宋慧喬沒前三,冠軍唯一破3000萬
喝酒傷肝「還會長痔瘡」! 醫證實:3原因害風險增
喝酒傷肝「還會長痔瘡」! 醫證實:3原因害風險增
夏天必吃1水果!促進消化又降血壓 被讚是「天然威而鋼」
夏天必吃1水果!促進消化又降血壓 被讚是「天然威而鋼」

健康影音

蘋果健康咬一口
© 2020 蘋果健康咬一口.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