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便秘 重拾暢快人生
文/蘇柏璇
便秘幾乎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消化道問題,現代人常因久坐、少運動、不良飲食習慣、工作生活壓力等,導致五臟六腑氣機運行不暢而造成便秘,臨床上會先排除是腸道結構異常或是其它疾病所導致。
一般認為,如果解便過程有以下幾種狀況,就是便秘了:3天以上未排便、有大便排不乾淨的感覺、排便不順需要非常用力、排出來的糞便質地乾硬。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醫治療便秘首重辨證論治,治療以提升恢復腸胃道消化吸收、蠕動推送食物殘渣和排出糞便的能力為主,而不是一味使用瀉下通便藥物。
◎便秘於中醫證型常見有4種:
●肝脾氣滯便秘,屬於「氣秘」。
●胃腸實熱便秘,屬於「熱秘」。
●脾腎陽虛便秘,屬於「冷秘」。
●血虛陰虧便秘:屬於「虛秘」。
預防便秘的方法很多,從中醫觀點來看,首先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早上5點到7點是大腸經運行時間,可善用早餐後胃結腸反射為最佳排便時間。另外依據中醫辨證結果,便秘的4種證型用藥、日常飲食及注意事項各有不同:
●「氣秘」:使用補中益氣湯、木香檳榔丸加減;少吃豆類、糯米製品、糕點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心情愉快,適當運動。
●「熱秘」:選用承氣湯類藥物作治療;另外攝取足夠的蔬果、多喝水,飲食中可添加少量橄欖油潤滑腸道,幫助排便,避免烤、炸、辣等燥熱的食物。
●「冷秘」:使用濟川煎加減;飲食可加蔥白、薑、胡椒等辛香料暖腸胃,適度運動,尤其是針對下半身及腹部的運動,以促進腸胃道蠕動,避免吃生冷食物和吃過多水果,因水果屬性大多偏涼,冷秘型便秘的人吃多了反而會加重便秘。
●「虛秘」:選用四物湯加減;避免生冷及燥熱食物,可多食黑芝麻、黑木耳、黑豆、山藥等滋陰補血食材。
另外,也可透過刺激大腸經的合谷穴和肺經的魚際穴(圖1);胃經的足三里穴(圖2)、天樞穴(圖3);以適度力道按壓約5-10分鐘,調整腸胃道功能,促進腸胃蠕動,使排便順暢。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