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健康咬一口
  • 健保診所查詢 科別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每日健康報報 日期
    • 2023-09-25 健康報報
    • 2023-09-24 健康報報
    • 2023-09-23 健康報報
    • 2023-09-22 健康報報
    • 2023-09-21 健康報報
    • 2023-09-20 健康報報
    • 2023-09-19 健康報報

染愛滋共病風險高,恐早10年老化!醫教3招控病況 NEW

  •   新聞
  • 投稿作者
  • 元山

文章 參考資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自愛滋藥物治療革新與廣泛使用,感染者的健康狀態及平均壽命已與一般人無異,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教研部主任暨感染科醫師鄭舒倖表示,台灣已連續3年愛滋病新診斷個案數每年下降12~20%。目前臨床治療趨勢推行「及早診斷、即時治療」,感染者一經確診,即於確診當日或確診7日內接受治療,使得穩定服藥控制的病人已高達95%病毒偵測不到。 1~2成愛滋病患憂疫情取消回診恐產生伺機性感染但今年受新冠疫情波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副教授暨亞東紀念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以臨床觀察說明,有近1~2成愛滋病患者因擔憂染疫、感染科夜診縮減或感染者身分曝光等,擅自取消回診,部分甚至產生伺機性感染而住院治療,憂心感染者因此輕忽疾病本身與共病影響的嚴重性,成為新冠高重症風險的族群之一。另一方面,已開發國家的愛滋感染人口,正面臨高齡化趨勢。國外研究顯示,愛滋感染者相較一般人恐提早10年面對老化、慢性疾病與共病等健康問題。正因如此,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繼3個90目標後,持續推動整合型90指標,即為「90%感染者與具感染風險族群可接受完善、以人為本的整合型照顧」。 台灣將有1.4萬感染者面臨「早期老化」問題根據資料,台灣現今50歲以上年長感染者共計2,845人,僅占總感染人口7%;然而,目前35~49歲感染者將於10年內陸續步入50歲關口,估計超過3成以上、近1.4萬愛滋感染者,將面臨「早期老化」健康問題。楊家瑞指出,這當中包含代謝性疾病、心肌血管疾病、肺病、骨質疏鬆、慢性腎病、慢性肝病、神經學方面等健康危害。國外研究觀察也顯示,在共病相互作用下,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風險也較一般健康人高。楊家瑞說明,現今9成以上感染者仍為50歲以下壯年,尚未察覺自我健康的重要性;較多60歲以上資深感染者,因早期藥物影響會留意代謝性健康問題,但整體來說,與醫師主動溝通的積極度、自身健康的全面掌握度仍待加強,尤其「愛滋加速老化的健康問題」更受到挑戰。 U=U 友善世代  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為鼓勵愛滋病患者穩定服藥、定期追蹤、主動與醫療團隊溝通、維持健康生活,台灣露德協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台灣紅絲帶基金會、台灣基地協會與台灣愛之希望協會,力邀三位資深感染者「光哥」、「霖霖」、「女神下午茶」共同擔任年度愛滋衛教大使,攜手拍攝首支正向勵志的愛滋衛教短片《勇敢說『愛』,追夢無礙!》。在現今「U=U 」(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的世代當中,鼓勵愛滋感染者褪下長久以來的負罪感,掌握關鍵「U=U」三招,就能夠穩定控制住病情:

第一招:穩定服藥並固定回診是最重要的關鍵。第二招:重視身體、心理的任何警訊,醫師是與我們共同作戰的一員,主動與醫師討論任何疑問並了解自己的治療方式。第三招:為了自己健康要維持規律運動習慣、好的飲食習慣,才能有健康的身體繼續完成理想與規劃。鄭舒倖與楊家瑞也強調,對抗愛滋、與「愛」和平共存是長期作戰,不再只是專注於「病毒本身」,更多跨科別及照護團隊的全面介入,涵蓋病患身心健康,並給予最適合個人的治療與建議,走向「以人為本」的全人照護。



過敏中醫副作用疫苗疫情發燒心理諮商口服藥愛滋居家照護腦炎共病U=UCOVID-19以人為本視訊看診

小心病從眼入!研究:「眼睛痠痛」也可能是新冠新症狀 COVID-19
2 年前

小心病從眼入!研究:「眼睛痠痛」也可能是新冠新症狀

【重播】人體科學揭密:什麼人容易染疫? 疫苗
3 年前

【重播】人體科學揭密:什麼人容易染疫?

孩確診熱痙攣「全身抽搐」!兒科醫照護6步驟:出現這情況快打119 發燒
1 年前

孩確診熱痙攣「全身抽搐」!兒科醫照護6步驟:出現這情況快打119

別讓疫情延誤!大腸癌基因檢測助標靶選擇 提升存活期 疫情
2 年前

別讓疫情延誤!大腸癌基因檢測助標靶選擇 提升存活期

BA.5 打3劑、4劑還是中標 醫教拒絕病毒3招,「不上火」染疫也不易變重症 中醫
1 年前

BA.5打3劑、4劑還是中標醫教拒絕病毒3招,「不上火」染疫也不易變重症

流感疫苗公費10/2開打!流感疫苗副作用與廠牌有哪些?診所如何預約?2023整理包 疫苗
1 天前

流感疫苗公費10/2開打!流感疫苗副作用與廠牌有哪些?診所如何預約?2023整理包

疫苗重新開放意願登記,年輕人會比長者先接種?陳時中這樣說 疫苗
2 年前

疫苗重新開放意願登記,年輕人會比長者先接種?陳時中這樣說

國外麻疹疫情延燒 出國預防要做足 疫情
4 年前

國外麻疹疫情延燒 出國預防要做足

治邪抗煞「鬼穴13針」非傳說!中醫揭「真正穴位」你其實摸得到 中醫
1 年前

治邪抗煞「鬼穴13針」非傳說!中醫揭「真正穴位」你其實摸得到

臉過敏發紅癢怎麼辦?別怕 正確了解才能更好應對 過敏
3 年前

臉過敏發紅癢怎麼辦?別怕正確了解才能更好應對

戴口罩久了,臉上過敏、難受、長痘痘?醫生建議聽好了 過敏
3 年前

戴口罩久了,臉上過敏、難受、長痘痘?醫生建議聽好了

高雄林園再爆「日本腦炎」群聚疫情 30歲男確診第三例 疫情
5 年前

高雄林園再爆「日本腦炎」群聚疫情 30歲男確診第三例


健保診所查詢

健康報報

男人在意尺寸!醫解析「小弟弟」增大術:維持「1關鍵」更重要
男人在意尺寸!醫解析「小弟弟」增大術:維持「1關鍵」更重要
他鼻塞3年!醫猛一夾…拖出「死鼠味紗布」臭爆:快吐了
他鼻塞3年!醫猛一夾…拖出「死鼠味紗布」臭爆:快吐了
兒童近視比例攀升! 醫囑:高度近視恐導致多種眼球病變
兒童近視比例攀升! 醫囑:高度近視恐導致多種眼球病變
「1類飲品」=腫瘤細胞養分!研究:天天喝罹大腸癌風險高
「1類飲品」=腫瘤細胞養分!研究:天天喝罹大腸癌風險高
突胸悶!60歲醫自覺「左肩很痠」一驚:慘了 血管幾乎100%塞住
突胸悶!60歲醫自覺「左肩很痠」一驚:慘了 血管幾乎100%塞住
遭爆進口美國活體豬「在台宰殺洗產地」 食藥署澄清:繁殖種豬使用
遭爆進口美國活體豬「在台宰殺洗產地」 食藥署澄清:繁殖種豬使用
她喝一碗「無糖綠豆湯」!血糖飆240 醫示警:不是豆類
她喝一碗「無糖綠豆湯」!血糖飆240 醫示警:不是豆類
氣喘揪出呼吸道發炎程度利器:一氧化氮檢測更精準!
氣喘揪出呼吸道發炎程度利器:一氧化氮檢測更精準!
用3C、老窩在冷氣房!醫曝「乾眼症」9大高危險群:恐引角膜損害
用3C、老窩在冷氣房!醫曝「乾眼症」9大高危險群:恐引角膜損害
每年逾2萬女性進行人工流產!醫師揭:3大NG避孕行為不要犯
每年逾2萬女性進行人工流產!醫師揭:3大NG避孕行為不要犯

健康影音

蘋果健康咬一口
© 2020 蘋果健康咬一口.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