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驅邪避凶,清明節自製艾粄超應景!簡單食譜只要4步驟
【早安健康/徐茂揮、古麗麗】 全年節慶米食糕點 製作概要 清明篇
早期農業社會,每年會依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時序過日子。
在冬藏之後、春耕之前的農閒時期,客家先民為感謝上天的恩典及慶祝收成,家家戶戶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敬神祭祖的儀式,因此產生相對應的供品,久而久之形成習俗。
清明節(四月)─艾粄(艾草年糕、青草粄)
艾粄又稱艾草粄、清明粄、墓粄。主要是客家人認為艾草有驅邪避凶的作用,而且掃墓期間正是艾草或鼠麴草長得旺盛的時候,所以會拿來做點心。一般是祭拜新墓用,如果是祭拜祖先仍會用紅粄。
用艾草常可做鹹、甜口味的菜包和年糕,色澤為綠色,有獨特香氣,與鼠麴草雷同。日本則常用桑葉來做青草粄,粄的顏色一樣是綠色有香氣,不妨試試。 (編輯推薦:

材料:圓糯米1 台斤(600g)、蓬萊米0.5 台斤(300g)、艾草35g、白芝麻25g、二砂糖90g
作法:
將米洗淨泡水3 小時後,用磨漿機磨成米漿或是用料理機打成米漿,然後裝入粿袋中壓乾脫水。





1. 若直接用蒸籠當模具,蒸籠內先鋪上棉布或年糕紙,四周放入數根通氣管,再鋪上玻璃紙,最後將米漿倒入即可。
2. 新鮮艾草的處理方式:
(1) 艾草取回來時,挑雜質、洗淨後。
(2) 用滾水煮軟,撈起再放入冷水漂水放涼,去苦味。
(3)再擠乾水分用真空袋包裝,放置冷凍庫,方便全年使用。
3. 蒸的時間依米漿厚度而定,可以用筷子戳入其中,若無白色米漿黏上筷子,代表已經熟蒸。
4. 艾草粄漿也可以此當菜包皮,包餡蒸製,成為艾草包或艾粄。
本文摘自《經典歲時節慶米食》/徐茂揮、古麗麗/幸福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胡蘿蔔素 護 眼醫院 人潮別鐵齒 收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