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健康咬一口
  • 健保診所查詢 科別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每日健康報報 日期
    • 2023-09-25 健康報報
    • 2023-09-24 健康報報
    • 2023-09-23 健康報報
    • 2023-09-22 健康報報
    • 2023-09-21 健康報報
    • 2023-09-20 健康報報
    • 2023-09-19 健康報報

疫情下骨鬆性骨折警報也升級!定期骨密度檢測,守護母親健康

  •   新聞
  • 投稿作者
  • 之兒

文章 參考資訊

疫情下,小心骨質疏鬆症警戒風險也跟著升級!由於疫情加嚴,民眾待在家中的時間隨著增加,根據《自然評論 – 內分泌學》期刊指出,民眾待在家缺乏身體活動量,可能中斷骨鬆治療,導致骨折機率增加,其中髖部骨折對患者,尤其老年人的影響最大。

疫情下骨鬆性骨折警報也升級!定期骨密度檢測,守護母親健康

新冠疫情為全球帶來很大影響,骨鬆的治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的調查研究也指出,疫情降低了民眾回診的意願,間接影響到骨鬆的診斷與治療,骨鬆患者將有更高的機會暴露於骨折風險中。

長輩骨鬆切勿中斷治療,讓骨鬆性骨折警戒隨疫情「升級」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黃兆山理事長表示,曾收治1位確診骨鬆的70歲張阿嬤,因腰椎骨折就醫而確診,經穩定藥物治療後,骨密度有顯著的增強;然而,由於疫情關係,去年開始中斷治療長達8-9個月,沒想到回診時,竟是腰椎再度骨折,險面臨嚴重失能風險。提醒民眾,需時時留意長輩骨鬆症狀,切勿中斷治療,讓骨鬆性骨折警戒隨疫情「升級」。

黃兆山理事長強調,骨鬆本身不會增加COVID-19感染或併發症的風險,醫院相關防疫規範非常嚴謹,千萬不要因為疫情而自行停藥或中斷回診,若因疫情中斷治療而導致疾病惡化反而得不償失,建議與主治醫師詢問及討論,持續治療,避免更多因骨鬆造成的風險出現。

骨鬆患者建議需持續接受藥物治療,維持骨密度不骨折更是重要。部分治療藥物如中斷或延遲,將會造成骨質流失、增加骨折風險,若使用適當的骨鬆藥物治療,死亡風險可大幅下降3成,有規律使用的患者甚至可以下降7成以上 。

骨質密度檢測儀器普遍性高,在各大醫療院所都有提供檢測。(圖片提供/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骨質密度檢測儀器普遍性高,在各大醫療院所都有提供檢測。(圖片提供/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

骨質密度檢測儀器普遍,依據代表骨密度的T值給予治療

目前骨質密度檢測儀器有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普遍性高,在各大醫療院所都有提供檢測,另外也有移動式的DXA檢測專車深入鄉里,為民眾提升醫療可近性;檢測完成後醫師會依據代表骨密度的T值給予治療,或是飲食生活建議。T值若在-1與-2.5之間,表示骨質正在逐漸流失、骨密度已變低,若T值低於-2.5就可確診為骨質疏鬆症。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年都需進行檢測,評估骨質狀況與未來10年骨鬆性骨折的風險。

骨骼健康至關重要,骨鬆防治刻不容緩。建議民眾定期進行DXA骨密度檢測,也可經由骨折風險評估表估算未來10年骨鬆性骨折的可能性。如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並配合醫囑使用適當藥物治療,延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預防骨折發生。





健保診所查詢

健康報報

男人在意尺寸!醫解析「小弟弟」增大術:維持「1關鍵」更重要
男人在意尺寸!醫解析「小弟弟」增大術:維持「1關鍵」更重要
他鼻塞3年!醫猛一夾…拖出「死鼠味紗布」臭爆:快吐了
他鼻塞3年!醫猛一夾…拖出「死鼠味紗布」臭爆:快吐了
兒童近視比例攀升! 醫囑:高度近視恐導致多種眼球病變
兒童近視比例攀升! 醫囑:高度近視恐導致多種眼球病變
「1類飲品」=腫瘤細胞養分!研究:天天喝罹大腸癌風險高
「1類飲品」=腫瘤細胞養分!研究:天天喝罹大腸癌風險高
突胸悶!60歲醫自覺「左肩很痠」一驚:慘了 血管幾乎100%塞住
突胸悶!60歲醫自覺「左肩很痠」一驚:慘了 血管幾乎100%塞住
遭爆進口美國活體豬「在台宰殺洗產地」 食藥署澄清:繁殖種豬使用
遭爆進口美國活體豬「在台宰殺洗產地」 食藥署澄清:繁殖種豬使用
她喝一碗「無糖綠豆湯」!血糖飆240 醫示警:不是豆類
她喝一碗「無糖綠豆湯」!血糖飆240 醫示警:不是豆類
氣喘揪出呼吸道發炎程度利器:一氧化氮檢測更精準!
氣喘揪出呼吸道發炎程度利器:一氧化氮檢測更精準!
用3C、老窩在冷氣房!醫曝「乾眼症」9大高危險群:恐引角膜損害
用3C、老窩在冷氣房!醫曝「乾眼症」9大高危險群:恐引角膜損害
每年逾2萬女性進行人工流產!醫師揭:3大NG避孕行為不要犯
每年逾2萬女性進行人工流產!醫師揭:3大NG避孕行為不要犯

健康影音

蘋果健康咬一口
© 2020 蘋果健康咬一口.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