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曬太陽會導致男性飢餓,但不會導致女性飢餓
太陽完成了很多事情。它不僅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燃料,讓我們保持警覺和快樂,而且事實證明,太陽可能會影響一些人的食量。特拉維夫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在昨7月11日發表在《Nature Metabolism》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了一種新的機制,陽光照射似乎能刺激飢餓感——儘管只在雄性中存在。
研究人員分析了以色列為期三年的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MABAT)的數據,該調查包括3000名年齡在25歲至65歲的參與者。通過觀察季節、食物攝入量和自我報告的性行為,他們發現男性在3月到9月溫暖的月份比一年中其他時間的消耗增加了17%,而女性的熱量消耗保持不變。
對這一發現的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陽光照射對食慾的影響存在性別差異。為了證實這一點,科學家們要求年齡在18到55歲之間的13名男性和14名女性在太陽下待25分鐘。然後,參與者被問及關於他們胃口的問題;據報道,男性會感到更餓,而女性在日晒前後的飢餓感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人員收集了受試者暴露在陽光下前後的血液樣本,發現在男性暴露在陽光下後,他們體內的胃飢餓素(一種刺激食慾的激素)循環水平升高。
「當我們看到他們血液蛋白質組學的差異時,這是驚人的,我們說,『這是真實的,』」該研究的合著者、特拉維夫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Carmit Levy說。「雄性對紫外線有反應(食慾增加),而雌性沒有。」
據Levy說,該小組通過小鼠實驗進一步研究了這種機制,這些結果證實了在人類身上的發現。研究人員發現,在暴露於紫外線B (UVB)輻射後,雄性小鼠血漿中的胃飢餓素水平顯著上升,而雌性小鼠則沒有。UVB輻射是陽光的一種成分,相當於在佛羅里達州一個夏天的下午暴露在太陽下大約30分鐘。研究人員連續10周讓鼠每天暴露在中波紫外線下,發現在實驗過程中,暴露在陽光下的雄性鼠比沒有暴露在中波紫外線下的對照組吃得更頻繁,導致體重增加。與女性相比,他們更有可能努力走下樓梯去取食物,這表明他們對食物的渴望。
此前的研究表明,雄性小鼠胃飢餓素水平的升高是由一種名為p53的基因驅動的,這種基因負責DNA修復。據Levy說,其他研究小組發現,當雄性小鼠暴露在中波紫外線輻射下時,p53表達的變化會觸發皮膚脂肪組織釋放胃飢餓素。這種激素在血液中循環,並向控制進食的大腦區域下丘腦發出飢餓信號。
「所以問題是,為什麼對女性不適用呢?因為我們有雌激素,」Levy說。「雌激素會抑制p53的活性,阻止該基因的激活。」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Levy和她的團隊推測,增加曬太陽的雄性的食物攝入量可能有進化上的好處,比如可能會增加精子產量。
雖然這種產生胃飢餓素的機制在鼠身上已經得到了證實,但一些專家說,要把它應用於人類可能還為時尚早。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Cincinnati Children "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的眼科醫生Richard Lang說:「在這篇論文中,鼠研究和人類研究之間有些脫節。」Long此前發表過一篇關於大腦中探測紫光的神經元如何影響新陳代謝的研究。他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
先前的研究表明,女性對食物消費的環境線索也比男性更敏感。「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這些結果與我所期望的相反,如果代謝或心理壓力是這種機制的根源。」
Levy也認為,依賴動物模型是這項研究的一個局限,但他說,研究團隊試圖「確保論文的每個方面都有一些人類證據。」
Long認為,獲取更多相關的人體數據將是困難的,他指出,在科學研究中有嚴格的規定來保護人體實驗對象。他說,他很高興在未來的研究中看到,是否有其他分子可以刺激食慾,以應對陽光照射,比如在身體不同部位發現的光感蛋白。
Levy說,尋找這樣的分子可能是該團隊的下一步工作。她說:「我們只是開始討論我們能從環境對我們身體的影響中學到什麼。我想了解來自環境的其他類型的信號是如何改變我們的行為的。」
參考文獻
Food-seeking behavior is triggered by skin ultraviolet exposure in mal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