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健康咬一口
  • 健保診所查詢 科別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每日健康報報 日期
    • 2023-12-07 健康報報
    • 2023-12-06 健康報報
    • 2023-12-05 健康報報
    • 2023-12-04 健康報報
    • 2023-12-03 健康報報
    • 2023-12-02 健康報報
    • 2023-12-01 健康報報

炎炎夏日靠西瓜、剉冰消暑血糖飆升 「這幾招」穩定控糖

  •   新聞
  • 投稿作者
  • 冰夢

文章 參考資訊

姜和均醫師提醒,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糖分攝取尤須加倍注意,運用醣類代換的概念,每日水果類攝取量儘量以兩份為基礎,不宜過量,也不適合很頻繁的攝取,在固定的時間攝取份量內的水果,也是一個幫助自己控制血糖的方式。

每到炎炎夏日,免不了會想吃冰淇淋、西瓜或綠豆湯等消暑聖品,或因流汗口渴而大口喝下含糖飲料,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是個「危機四伏」的季節。義大大昌醫院新陳代謝科科主任姜和均指出,臨床上的確常觀察到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出現「季節性」的變化,因為雖然天熱會抑制食慾,但也使患者更趨向攝取一些含糖量極高的甜品或清涼飲。尤其是像西瓜、芒果或荔枝等夏季時令水果,常會披著健康的外衣,而讓糖尿病患者在不知不覺中過量攝取。

不只富含營養素也含糖 糖尿病患者水果攝取勿過量

水果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素等多種營養素,對於人體抗氧化及抗發炎有一定作用,也因此,在衛福部公布之每日飲食指南中,明確建議每人每日水果類可攝取至2-4份(一份約為一拳頭大小)。但既然富含營養,為什麼要制定建議量的上限?姜和均醫師表示,因為水果內並不只有營養素,還有豐富的「糖」!尤其台灣身為水果王國,隨著農業科技發展,美味的水果也具有相當可觀的糖份。因此,只要夏季一到,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因為直觀認為水果是「健康」的食物,就不小心攝取過量,姜和均醫師提醒,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糖分攝取尤須加倍注意,運用醣類代換的概念,每日水果類攝取量儘量以兩份為基礎,不宜過量,也不適合很頻繁的攝取,在固定的時間攝取份量內的水果,也是一個幫助自己控制血糖的方式。

另外,有些人會因方便入口而將水果打成果汁,姜和均醫師強調:「喝果汁並不等於吃水果!」水果的纖維素在打成果汁的過程中會受到破壞及過濾,會加快血糖升高的速度。姜醫師在門診時也曾遇過不少狂飲果汁,導致血糖失去控制的案例,姜醫師也提醒大家,患者在挑選水果時,應避免過量攝取「GI值(Glycemic index,升糖指數)」高的種類,如荔枝、龍眼及西瓜等,若改以芭樂、小番茄等低GI水果替代,也能協助降低血糖上升的幅度。

▲義大大昌醫院新陳代謝科科主任姜和均

慎防高血糖症狀「三多一少」 飲食控制相當重要

不論是醫師或營養師,都會一再提醒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重要性。糖尿病初期,患者胰島細胞功能還有辦法代償多餘的醣類;但如病程發展已久,胰島細胞功能已經變差,此時只要飲食習慣出現明顯的變化,就會劇烈反應在血糖值上,一但患者開始出現吃多、喝多、尿多及體重下降的現象,也就意味著身體可能處於高血糖的狀況。其中,姜和均醫師點名,「年長患者」尤其危險,因年紀增長,高血糖的症狀更加不易察覺,如再加上未養成定時量測血糖的習慣,就有可能等到引發高血糖急性併發症,甚至昏迷的嚴重情況。

急症發生恐致命 醫分享飲食之外控糖「四招」

為避免此類急症發生,姜和均醫師呼籲,除飲食之外,糖尿病患者也需從其他幾點著手來控制血糖: (一)定時量測血糖:血糖已經穩定的患者,不需要非常密集的測量,但有規律性,細水長流式的血糖偵測,較能及時發現異常,確保妥善處理。 (二)規律使用藥物:勿輕易聽信坊間傳言而擅自斷藥,不僅可能引發高血糖急性併發症,也可能會增加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姜和均醫師分享,一名年長患者本來血糖控制相當穩定,卻因街坊鄰居鼓吹說吃藥打針不好,遂擅自斷藥而改用偏方,導致頭暈、頻尿及體重驟降等症狀接二連三出現,回診時才發現血糖飆升至3、400mg/dL,差點危及生命。 (三)多喝水:若水分補充充足,可讓血糖控制較為穩定,對身體血液循環也有益。 (四)規律回診追蹤:尤其在疫情時期,患者更容易間隔許久才回診,有些患者可能已經處在高血糖狀態下而不自知。

協助提升病識感 義大醫療以專門照護團隊保護糖友

要有效控制血糖,認識糖尿病並且自我管理相當關鍵,姜和均醫師表示,在糖尿病的照護上,台灣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以義大醫療體系醫院為例,治療糖尿病是由專門的照護團隊負責,除醫師之外還有糖尿病衛教師和營養師。患者回診時,醫師會確認血糖控制情形與藥物劑量是否需調整,並且由衛教師和營養師,陪伴患者評估飲食狀況及生活習慣,從中找出癥結點來改善。因此,只要隨著專業醫護人員的帶領,控糖並非難事,也可以持續保有良好生活品質。

MAT-TW-2200273-1.07/2022



糖尿病新陳代謝科高血糖胰島細胞姜和均義大大昌醫院

尿液泡沫多是糖尿病的徵兆嗎?尿液氣味很重是什麼疾病? 糖尿病
3 年前

尿液泡沫多是糖尿病的徵兆嗎?尿液氣味很重是什麼疾病?

不愛吃肉還是大腸癌!一個關鍵數字讓大腸癌風險大增53% 高血糖
1 年前

不愛吃肉還是大腸癌!一個關鍵數字讓大腸癌風險大增53%

肺結核吃藥1年才治好又復發!醫揭:結核菌會躲過白血球「冬眠」 糖尿病
1 年前

肺結核吃藥1年才治好又復發!醫揭:結核菌會躲過白血球「冬眠」

咖啡不只助燃脂!這樣喝更能防失智、痛風、糖尿病 糖尿病
1 年前

咖啡不只助燃脂!這樣喝更能防失智、痛風、糖尿病

這6種肉糖尿病患者堅決不能多吃,有可能引發併發症 糖尿病
3 年前

這6種肉糖尿病患者堅決不能多吃,有可能引發併發症

糖尿病怎樣可以不用吃藥?糖尿病的2大重要指標教你判定 糖尿病
2 年前

糖尿病怎樣可以不用吃藥?糖尿病的2大重要指標教你判定

有食譜》這些「天然澱粉」比白米健康!醫教你這樣吃「醣」控血糖 糖尿病
1 年前

有食譜》這些「天然澱粉」比白米健康!醫教你這樣吃「醣」控血糖

疲累、體重莫名減輕⋯竟是嚴重糖尿病!醫警告「全身器官泡糖水」 糖尿病
1 年前

疲累、體重莫名減輕⋯竟是嚴重糖尿病!醫警告「全身器官泡糖水」

自查有無糖尿病,這12條是否中槍 糖尿病
3 年前

自查有無糖尿病,這12條是否中槍

防高血糖失控奪命!3習慣「保住小命」猛吃全穀 惟獨這些人少碰 高血糖
3 年前

防高血糖失控奪命!3習慣「保住小命」猛吃全穀 惟獨這些人少碰

乳癌轉移至眼底釀飛蚊症,0.4秒免散瞳超廣角眼底檢查快又準! 糖尿病
5 年前

乳癌轉移至眼底釀飛蚊症,0.4秒免散瞳超廣角眼底檢查快又準!


健保診所查詢

健康報報

魔芋爽51萬kg進台灣!集齊3致病風險「比加工食品更糟」高血壓提早來
魔芋爽51萬kg進台灣!集齊3致病風險「比加工食品更糟」高血壓提早來
瓣膜性心臟病錯失治療,恐釀心臟衰竭!「聽心音、找心病」揪出心臟病
瓣膜性心臟病錯失治療,恐釀心臟衰竭!「聽心音、找心病」揪出心臟病
不只用在癌症!她後背長蟹足腫影響外觀 放射線治療根治解決困擾
不只用在癌症!她後背長蟹足腫影響外觀 放射線治療根治解決困擾
脖子歪、一轉就痛以為落枕?3警訊當心斜頸症上身 金馬影帝也是病友
脖子歪、一轉就痛以為落枕?3警訊當心斜頸症上身 金馬影帝也是病友
女大生誤食藥材「商陸」中毒昏迷17小時!中醫示警:1類人禁用
女大生誤食藥材「商陸」中毒昏迷17小時!中醫示警:1類人禁用
60歲男尿出「小蟲子」!檢查癌末 醫:出現6症狀小心
60歲男尿出「小蟲子」!檢查癌末 醫:出現6症狀小心
VR場景模擬戰場救治! 國防部長揭幕AI醫療提升戰力
VR場景模擬戰場救治! 國防部長揭幕AI醫療提升戰力
沒做運動,每天多燒180大卡!泡澡等4招保暖腸道,減重更有成效
沒做運動,每天多燒180大卡!泡澡等4招保暖腸道,減重更有成效
女高中生異膚狂發作、癢到影響學業! 5招降低復發率
女高中生異膚狂發作、癢到影響學業! 5招降低復發率
魔芋爽51萬kg進台灣!集齊3致病風險「比加工食品更糟」高血壓提早來
魔芋爽51萬kg進台灣!集齊3致病風險「比加工食品更糟」高血壓提早來

健康影音

蘋果健康咬一口
© 2020 蘋果健康咬一口.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