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健康咬一口
  • 健保診所查詢 科別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每日健康報報 日期
    • 2023-03-25 健康報報
    • 2023-03-24 健康報報
    • 2023-03-23 健康報報
    • 2023-03-22 健康報報
    • 2023-03-21 健康報報
    • 2023-03-20 健康報報
    • 2023-03-19 健康報報

這些食物加熱再久也容易「中毒」?正確防毒方式告訴你

  •   新聞
  • 投稿作者
  • 新聞中心蔡經謙

文章 參考資訊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高溫多濕的台灣夏季,氣候環境特別適合細菌孳生,而或許不少民眾認為食物只要沒有腐敗味、經充分加熱便能殺死細菌,因此吃下肚也沒關係,不過日本專家表示,這樣的想法是大錯特錯。

日本Navitas診所内科醫師久住英二指出,政府統計的食物中毒數量很可能被低估,除了沒有集體食物中毒的話少登記在案外,腸胃不適選擇在家療養而未就醫的民眾也非常多。

食物中毒不能只靠臭味、有效期限判斷

一般民眾判斷食物到底能吃下肚,常會從臭味、有效期限進行辨別,然而這是錯誤的方式。久住英二表示,由於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體是細菌,即使細菌附著在食物上,也不會明顯出現臭味,因此不少人吃下肚後才出現不適症狀。

此外,雖然因味道不佳以及後續責任歸屬問題,久住英二不建議吃過期食物,不過只要有適當的保存,即便過了有效期限的瞬間,那項食物也不會突然變得不能吃;相對地,即便在有效期限內,若保存溫度與場所不適當,開封過後的食品也有造成食物中毒的微生物繁殖的可能性。

加熱就可不用擔心食物中毒?預防食物中毒不能僅靠消滅細菌

對台灣來說,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細菌感染。根據衛福部的資料,民國110年能判別病因的食物中毒案例中,有過半數是因細菌所致,最多的致病菌為仙人掌桿菌,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則位居第三。

而或許不少民眾認為,只要料理前食材新鮮、保存得當,烹調用具與餐具也未遭受汙染,食材也已充分加熱,就能完美預防食物中毒,然而這樣的想法或許對「加熱調理」這一步驟過度自信了。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陳抱宇曾為文指出,雖仙人掌桿菌不耐熱,但若攝入的是會產生毒素的仙人掌桿菌芽孢,仍可能無法單靠加熱預防食物中毒。

久住英二則進一步解釋,雖然確實加熱能讓病原菌死去,然而微生物製作出的毒素卻不會因為加熱所破壞。代表案例就是台灣也十分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金黃色葡萄球菌附著食物後,即便隨著時間過去、甚至加熱30分鐘,其所產生的大量毒素並不會消失,因而會引起食物中毒。因此預防食物中毒的前提不僅是消滅病菌,不讓細菌附著與增加才是最重要的前提。

金黃色葡萄球菌一般居住在人體皮膚上,除了鼻子、手指外,特別是化膿的傷口、青春痘等處一定會有該菌,因此若用手觸碰餐具內側以及料理後的食物,食物中毒的風險變相當高。令人遺憾的是,用手捏成的飯糰是最糟的食物。

咖哩久放再加熱就好?專家:只能加熱一次!小心產氣莢膜梭菌

控肉、滷肉、咖哩等,不少燉煮料理早已成為台灣民眾平時愛吃的家常菜。而或許民眾有吃完後有先把這類料理暫時放在室溫中的習慣,認為只要下一餐充分加熱即可,而這樣的壞習慣也恐導致食物中毒。

根據日本東京都福祉保健局的實驗,一般家庭料理的鍋中料理若室溫保存,會讓產氣莢膜桿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繁殖,即使整鍋放進冰箱保存,在加熱後仍可能因加熱溫度不均,而導致該細菌繁殖。

根據衛福部資料,產氣莢膜桿菌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厭氧菌, 110年時新北市就曾有2校師生,因餐盒中的產氣莢膜桿菌而引起嘔吐、噁心、腹痛等症狀,研判可能是原本存在餐點中的產氣莢膜桿菌,因保存溫度與時間不當導致食物中毒。

根據久住英二以及衛福部的資料,產氣莢膜桿菌由於存在於土壤中,因此多會附著在紅蘿蔔、馬鈴薯等咖哩中常見的根菜類蔬菜。而棘手的是,該菌可形成具耐熱性的孢子,甚至部分菌株孢子可在沸水中存活1小時以上。

而在沸水中存留下來的孢子,一旦處於50度以下的常溫就會再次發芽。由於產氣莢膜桿菌討厭氧氣,因此在氧氣較少的大鍋燉煮料理中心部位便相當危險,除了咖哩與燉菜料理外,麵類的殘湯、燉魚、燉物也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因此最安全的作法,便是「料理完馬上食用」,即便想隔天再吃料理,放置在常溫的時間也應越短越好。可將鍋中料理分成小份使其容易冷卻,接著急速放冷藏、冷凍。而覆熱時也不應重複加溫,應以加熱一次為標準,並且不要馬上關火,而是應充分攪拌、混和,讓料理完全加熱為佳。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 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家族爭產「長子可分最多」?財產繼承3錯誤迷思別被騙!
  • 確診了怎麼辦?我已經好了嗎?陰性幾天能解隔離?規定一次看懂
  • 你以為不健康的食物,抗發炎效果超猛!竟讓癌細胞1小時內凋亡

原文引自:這些食物加熱再久也會食物中毒!正確防毒保鮮這樣做



食物健康飲食方式中毒食物中毒

大腦喜歡你這樣吃:哈佛大學推薦5類食物,助你腦力全開 食物
4 年前

大腦喜歡你這樣吃:哈佛大學推薦5類食物,助你腦力全開

瞎毀〜這3種食物發芽後吃更營養?一張圖秒懂,這樣吃提升免疫力、幫助代謝 食物
3 年前

瞎毀〜這3種食物發芽後吃更營養?一張圖秒懂,這樣吃提升免疫力、幫助代謝

喝水竟「傷腎」?這3種「耗陽」的喝水方式,勸你別再繼續用了 方式
3 年前

喝水竟「傷腎」?這3種「耗陽」的喝水方式,勸你別再繼續用了

避孕方式知多少?醫:事前防護為宜 方式
5 年前

避孕方式知多少?醫:事前防護為宜

沒抽菸也會得肺腺癌!女性罹患比例高…醫曝原因:盡量吃原型食物 食物
2 年前

沒抽菸也會得肺腺癌!女性罹患比例高…醫曝原因:盡量吃原型食物

食物界「推糞機」被發現,不是香蕉,若愛喝,隔天拉出黑臭宿便 食物
2 年前

食物界「推糞機」被發現,不是香蕉,若愛喝,隔天拉出黑臭宿便

這三大致癌食物都給你列出來了 悠著點吃 食物
3 年前

這三大致癌食物都給你列出來了悠著點吃

悲劇!9人家庭聚餐疑似食物中毒,7人死亡2人進ICU!罪魁禍首是…… 食物中毒
2 年前

悲劇!9人家庭聚餐疑似食物中毒,7人死亡2人進ICU!罪魁禍首是……

肝不好的人,這3種食物千萬別多吃,常喝1水,肝臟「軟」了 食物
4 年前

肝不好的人,這3種食物千萬別多吃,常喝1水,肝臟「軟」了

停經後骨質每年少5%!6種食物是關節最強的天然補品 食物
9 個月前

停經後骨質每年少5%!6種食物是關節最強的天然補品

你吃對了嗎?不想成為「癌癥候選人」,少吃3種食物,做好4件事 食物
3 年前

你吃對了嗎?不想成為「癌癥候選人」,少吃3種食物,做好4件事

夏天喝碗綠豆湯,消暑降溫解毒,還有6大好處!配這些食物更健康! 食物
3 年前

夏天喝碗綠豆湯,消暑降溫解毒,還有6大好處!配這些食物更健康!


健保診所查詢

健康報報

馬甲線、水蛇腰訓練菜單!教練居家「站立瘦腹」4動作,腰背、脖子不酸痛,甩肉超有感
馬甲線、水蛇腰訓練菜單!教練居家「站立瘦腹」4動作,腰背、脖子不酸痛,甩肉超有感
新手眼妝百科全書!眼影暈染技巧、眼線教學全解析,眼妝更乾淨高級,放大修飾眼型
新手眼妝百科全書!眼影暈染技巧、眼線教學全解析,眼妝更乾淨高級,放大修飾眼型
3月「話題甜點」統整!酷的夢芋頭甜點、點點心豬古力菠蘿、全家minimore,網大推這款
3月「話題甜點」統整!酷的夢芋頭甜點、點點心豬古力菠蘿、全家minimore,網大推這款
加味菸預告「僅禁4口味、延長緩衝期」 民團轟國健署放水、圖利菸商
加味菸預告「僅禁4口味、延長緩衝期」 民團轟國健署放水、圖利菸商
家有高需求寶寶 隋棠暖助佼佼新手爸育兒
家有高需求寶寶 隋棠暖助佼佼新手爸育兒
台中高中生疑遭霸凌輕生 家長怎防範?專家透露「注意3警訊」
台中高中生疑遭霸凌輕生 家長怎防範?專家透露「注意3警訊」
國際師資手術課程 提供外科訓練場域
國際師資手術課程 提供外科訓練場域
日網票選最美華人女星TOP10!劉詩詩第七、楊穎第四,楊冪輸給迪麗熱巴,台灣最美是她
日網票選最美華人女星TOP10!劉詩詩第七、楊穎第四,楊冪輸給迪麗熱巴,台灣最美是她
芋泥控快看!CoCo都可「珠絲奶茶、芋仔甜粿」新上市,牽絲麻糬+綿密芋泥超欠喝
芋泥控快看!CoCo都可「珠絲奶茶、芋仔甜粿」新上市,牽絲麻糬+綿密芋泥超欠喝
日票選「模特兒出身」最美韓劇女演員TOP10!孔曉振僅第9,韓韶禧只有第7,冠軍不意外
日票選「模特兒出身」最美韓劇女演員TOP10!孔曉振僅第9,韓韶禧只有第7,冠軍不意外

健康影音

蘋果健康咬一口
© 2020 蘋果健康咬一口.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