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健康咬一口
  • 健保診所查詢 科別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每日健康報報 日期
    • 2023-09-26 健康報報
    • 2023-09-25 健康報報
    • 2023-09-24 健康報報
    • 2023-09-23 健康報報
    • 2023-09-22 健康報報
    • 2023-09-21 健康報報
    • 2023-09-20 健康報報

吃維生素D加劇失智風險?藥師親揭真相:「D有2種」這樣吃才對

  •   新聞
  • 投稿作者
  • 慕菡

文章 參考資訊



近日一則關於「維生素D真相」的研究,提到「老人補充越多維生素D恐越加劇失智症風險」論點,引起不少爭論。為避免誤解,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師趙順榮,特來函《優活健康網》,就學理及臨床提出數據及論點,為讀者說明「維生素D」的核心營養價值。以下為投稿照登。 本篇文章目錄

【釐清】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是利用阿茲海默症小鼠的動物實驗,結果發現阿茲海默症小鼠補充「活性維生素D3(calcitriol)」,及進一步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反而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可能有增加風險的提醒。(再度強調:此研究是針對處方用藥「活性維生素D3」而不是日常所吃的營養保健品「非活性維生素D3」。)

延伸閱讀:

維生素D3有分2種

藥品級活性維他命D 食品級維生素D3:即是「營養性(非活性)D3」

人體在皮膚下合成的是「非活性」維生素D,要到肝轉化成25(OH)D(此階段仍為非活性),到腎臟才轉化成1,25(OH)D,再來才會釋放到血液中,這就是所謂的「活性維生素D」,會影響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所以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會產生高血鈣的問題。

而當我們食用「非活性的維生素D」,人體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在細胞內轉成活性而發揮作用,所以比較沒有副作用。

什麼是營養性-非活性維生素D?

營養性(非活性)維生素D,在人體主要負責增加腸道對鈣、鎂和磷酸鹽的吸收,以及其他多種生物效應,維持適當的血鈣與磷濃度,讓骨頭的礦物化正常,也能預防低血鈣引起的肌肉抽搐等。

因此營養性(非活性)維生素D,是骨骼發展的必需營養素,可維護骨骼健康和肌肉功能、避免骨質疏鬆。近年醫藥界發現維生素D,不僅是「維生素」或營養素而已,也已被證實是具有多重生理作用的「健康荷爾蒙」。

營養性-非活性維生素D的重要性

想正確預防骨鬆,進而達到所謂的「護骨」,必須是維生素D加上鈣,才有效果。維生素D主要作用在「護骨」的部分,是協助「鈣」的轉換。

主要因維生素D類似於荷爾蒙作用,它對身體的好處不僅有幫助骨骼生長,也作用於每個細胞中。當細胞需要時,血液中的維生素D就會透過接受體,進入細胞而被利用。

維生素D除了維持鈣、磷平衡,及骨骼健康之外,還有許多非骨骼健康方面的功能。以下彙整多篇臨床研究,列出維生素D對健康的10大好處:

降低骨折風險及減緩慢性疼痛 預防發炎 預防呼吸道感染 降低心臟血管、失智症風險 減少癌症風險及腎友死亡率 提升男女生殖能力 降低幼兒過敏反應 改善多囊性卵巢症 增強免疫力、降低感染新冠肺炎及重症 降低的風險

延伸閱讀:

維生素D真的有助預防失智

失智症是神經退化性疾病,在1992~1993和1999年之間,美國華盛頓大學進行前瞻性臨床研究,分析維生素D的濃度,與發生血管性失智症、神經影像學異常之間的關係。當血清維生素25(OH)D的濃度,提高到50納克/毫升的範圍內時,結果證實,維生素可顯著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根據南澳大利亞大學(UniSA)的遺傳研究發現,痴呆症和缺乏維生素D之間,存在著直接關係。該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上,分析了來自英國生物銀行、共294,514名參與者的數據發現,攝取較少維生素D,尤其維生素D濃度較低(<25 納摩爾/公升)的民眾,會明顯增加失智症及中風的風險。

所以,食用營養性維生素D對於年長者來說,長期補充並不會有加速腦神經退化失智的風險,反而是有幫助。

補充營養性(非活性)維生素D,可降低流感、新冠感染風險的證據

目前全世界分析,維生素D對於感染冠狀病毒的臨床試驗中,自2021年共有22國、43組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總計有48,488位參與者,正在進行受試。

而2022年,一篇刊登於國際科學期刊《營養學》(Nutrients)的文章,統整並回顧了維生素D的研究成果,並指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較高的25(OH)D濃度,與降低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有關。該成果顯示,維生素D缺乏症與流感、上呼吸道感染之間,存在強烈的關聯。

為了降低感染的風險,有充分的文獻證據支持並建議,那些患有流感、已確診或有新冠肺炎感染之高風險者,應考慮服用較高劑量的維生素D3,並持續服用數週,以迅速提高25(OH)D的濃度;然後再降低但維持一定劑量繼續服用,且每天需固定攝取補充劑;此做法比起偶爾才攝取維生素D3的人來說,效果更加顯著。並且應將25(OH)D的濃度目標,提高到40~60納克/毫升。

營養性(非活性)維生素D的安全攝取量是多少?

成人每日攝取營養性(非活性)維生素D的劑量,建議為800~2,000 IU。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國人膳食營養素之維生素D的參考攝取量,上限為2,000 IU。

不過仍應注意,口服維生素D的中毒風險,存在有個體差異。在安全用量方面,目前美國國家醫學院(IOM)認為,成年人每天攝取維生素D達4,000 IU,並沒有任何毒性,因此建議以一般標準而言,每位成人每日的維生素D攝入量,不超過4,000 IU。

但關於維生素D最佳攝取標準的建議,各方看法有所出入,不過目前有研究表明,維持在30~60 納克/毫升之間,會是最佳標準,可能有助於預防疾病。



流感失智維生素D新冠肺炎長新冠long covid專家投稿來函照登

急診1小時3個全是出遊後有症狀!醫師:連假後篩檢潮將出現 新冠肺炎
3 年前

急診1小時3個全是出遊後有症狀!醫師:連假後篩檢潮將出現

染疫釀譫妄症!醫曝「焦慮、精神病風險↑」 5字3招助睡眠增能 新冠肺炎
2 年前

染疫釀譫妄症!醫曝「焦慮、精神病風險↑」 5字3招助睡眠增能

嬰幼兒疫苗選莫德納還BNT?台大醫揭3因素建議「這樣選」 新冠肺炎
1 年前

嬰幼兒疫苗選莫德納還BNT?台大醫揭3因素建議「這樣選」

公費清冠一號新制上路!王必勝:「重症風險+放寬3條件」適用 新冠肺炎
1 年前

公費清冠一號新制上路!王必勝:「重症風險+放寬3條件」適用

疫情升溫,中秋還能烤肉嗎?李秉穎建議:避免「1動作」就免擔心 新冠肺炎
1 年前

疫情升溫,中秋還能烤肉嗎?李秉穎建議:避免「1動作」就免擔心

中醫教你預防MIS-C!小孩能喝的補身茶、捏脊按摩法增強抵抗力 新冠肺炎
1 年前

中醫教你預防MIS-C!小孩能喝的補身茶、捏脊按摩法增強抵抗力

長輩脾氣變差恐是●●出現問題!醫警告:拖久恐演變成「失智症」 失智
1 年前

長輩脾氣變差恐是●●出現問題!醫警告:拖久恐演變成「失智症」

春天後母臉,氣管咻咻咻…維生素D能對抗氣喘過敏嗎? 維生素D
5 年前

春天後母臉,氣管咻咻咻…維生素D能對抗氣喘過敏嗎?

遠離重聽可防失智!日名醫教你腹式呼吸等3招改善,聽1.5倍速還能鍛鍊耳朵 失智
3 個月前

遠離重聽可防失智!日名醫教你腹式呼吸等3招改善,聽1.5倍速還能鍛鍊耳朵

吃維生素D加劇失智風險?藥師親揭真相:「D有2種」這樣吃才對 流感
1 年前

吃維生素D加劇失智風險?藥師親揭真相:「D有2種」這樣吃才對

流感季節來臨不想中鏢,孕婦該注意什麼? 流感
5 年前

流感季節來臨不想中鏢,孕婦該注意什麼?

嬰幼兒疫苗選莫德納還BNT?台大醫揭3因素建議「這樣選」 新冠肺炎
1 年前

嬰幼兒疫苗選莫德納還BNT?台大醫揭3因素建議「這樣選」


健保診所查詢

健康報報

王心凌出道20年,體重從未破44kg!永保女神身材2大運動秘訣公開
王心凌出道20年,體重從未破44kg!永保女神身材2大運動秘訣公開
每天加班久坐10小時!26歲女「屁股死了」罹患死臀綜合症
每天加班久坐10小時!26歲女「屁股死了」罹患死臀綜合症
小耳症飽受異樣眼光 《原子少年》孟維重建手術蛻變明星
小耳症飽受異樣眼光 《原子少年》孟維重建手術蛻變明星
喝豆漿就肚子痛? 醫證實4原因:腸道無法吸收
喝豆漿就肚子痛? 醫證實4原因:腸道無法吸收
愛吃「4類食物」養大子宮肌瘤!她示警:肥胖女機率也高
愛吃「4類食物」養大子宮肌瘤!她示警:肥胖女機率也高
失眠、睡不好怎麼辦?可從飲食下手! 營養師指出5種食物有助改善睡眠
失眠、睡不好怎麼辦?可從飲食下手! 營養師指出5種食物有助改善睡眠
50%↑國人有脂肪肝! 醫認證「做4件事」消滅新國病
50%↑國人有脂肪肝! 醫認證「做4件事」消滅新國病
失智不等於失業 46歲失智者「職務再設計」重返職場
失智不等於失業 46歲失智者「職務再設計」重返職場
幼貓上吐下瀉拉到脫水! 獸醫囑當心「熱傷風」6症狀
幼貓上吐下瀉拉到脫水! 獸醫囑當心「熱傷風」6症狀
侯友宜拋「凍卵補助」!國健署列「4大風險」:恐加劇晚生
侯友宜拋「凍卵補助」!國健署列「4大風險」:恐加劇晚生

健康影音

蘋果健康咬一口
© 2020 蘋果健康咬一口.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