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健康咬一口
  • 健保診所查詢 科別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每日健康報報 日期
    • 2023-02-07 健康報報
    • 2023-02-06 健康報報
    • 2023-02-05 健康報報
    • 2023-02-04 健康報報
    • 2023-02-03 健康報報
    • 2023-02-02 健康報報
    • 2023-02-01 健康報報

健保大負擔!每年新增16萬例糖尿病患 中西醫合療緩解併發症

  •   新聞
  • 投稿作者
  • 元山

文章 參考資訊

▲花蓮慈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經由中藥與針灸幫助,可緩解病友糖尿病併發症,提升生活品質。(/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花蓮慈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經由中藥與針灸幫助,可緩解病友糖尿病併發症。(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多年來大力推動中西醫合療,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指出,中醫是以中醫學整體觀與辨證論治,經由中藥與針灸幫助病友緩解糖尿病併發症。花蓮慈院日前在糖尿病病友會,由楊成湛主任分享「中醫養生」,希望讓糖友更了解中西醫合療,幫助病友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

▲花蓮慈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經由中藥與針灸幫助,可緩解病友糖尿病併發症,提升生活品質。(/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每年新增的糖尿病患者約16萬人,已超過新生兒數量,國人糖尿病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洗腎、失明、截肢等健保花費驚人;糖尿病也連續八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五位。

▲花蓮慈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經由中藥與針灸幫助,可緩解病友糖尿病併發症,提升生活品質。(/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楊成湛主任提到,糖尿病的中醫觀點,古書寫「消渴病」,雖然是胰臟問題,但跟肺、脾、腎三臟之間常互相影響,又以腎最為關鍵,屬於津液代謝障礙,若氣血運行受阻,相對應的臟腑器官失去氣血的濡養,才引發各種併發症。

▲花蓮慈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經由中藥與針灸幫助,可緩解病友糖尿病併發症,提升生活品質。(/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糖尿病腎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楊成湛主任指出,根據大林慈濟醫院與奇美醫院利用台灣全民健保資料庫,針對第四、五期慢性腎臟病17569位患者所做的分析發現,治療時搭配黃耆、當歸、大黃、丹參等任一健保中藥,可減少百分之17的洗腎風險,且不會造成副作用,若四種健保中藥均有使用,更可減少7成的洗腎風險。這項研究成果已於今年一月刊登於國際期刊;臨床中醫師也常用這些中藥預防或改善糖尿病患的腎病變。

▲花蓮慈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經由中藥與針灸幫助,可緩解病友糖尿病併發症,提升生活品質。(/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是胰島素分泌不足,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有糖尿病阻抗問題,楊成湛主任提到,中醫的針灸主張氣血調節,可以改善糖尿病人的胰島素阻抗,研究發現以針灸治療糖尿病有兩大作用,第一是修復肺、脾、腎等臓腑機能,增加胰島素分泌,達到降血糖目的;第二是針灸能刺激副交感神經,與交感神經達到陰陽調和平衡,改善胰島素阻抗的問題。

▲花蓮慈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經由中藥與針灸幫助,可緩解病友糖尿病併發症,提升生活品質。(/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足部的「三陰交」穴,內踝高點上三寸,脛骨內側面後緣,貼近脛骨取穴,可治一切婦科疾患。

此外,中醫講究經穴按摩,楊成湛主任指出,研究也發現針灸對糖尿病具有預防跟治療效果,足部的「足三里、三陰交」、手部的「合谷、曲池」、腹部的「氣海、關元」,針灸以上穴位都可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達到降血糖作用,民眾也可用熱敷、按摩方式刺激,每一個穴位按摩持續按3至5分鐘或是30下。

▲花蓮慈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經由中藥與針灸幫助,可緩解病友糖尿病併發症,提升生活品質。(/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疲倦可用中藥玉竹、黨參紓解。

在照顧糖友中西醫合療上,楊成湛主任說,病友除了持續依照新陳代謝科醫師醫囑服用降血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之外,中藥與針灸可以改善緩解糖尿病併發症。例如疲倦可用玉竹、黨參;失眠可用夜交藤、茯神、酸棗仁;便秘、排便不順可用大黃、木香、枳殼;肢體末端麻木刺痛抽筋可用杜仲、伸筋草、威靈仙;口乾口苦可用天花粉、葛根;眼睛酸澀模糊可用決明子、枸杞,手腳麻木可用針灸足三里、三陰交穴位來緩解。經由中西醫合療,可幫助糖友提升生活品質。

▲花蓮慈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經由中藥與針灸幫助,可緩解病友糖尿病併發症,提升生活品質。(/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眼睛酸澀模糊可用決明子、枸杞紓解。

楊成湛主任也提醒,糖友必須控制體重,因為腹部脂肪組織增加時,會降低體內胰島素降血糖作用;飲食忌高脂肪、含糖量高及辛辣燥熱等食物,如肥肉、奶油、蛋黃、甜食、辣椒、胡椒、及油炸食品等。

▲花蓮慈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經由中藥與針灸幫助,可緩解病友糖尿病併發症,提升生活品質。(/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便秘、排便不順可用大黃、木香、枳殼。

楊成湛主任也建議糖友一定要培養運動好習慣,他推薦「孫思邈長壽十三法」,透過養身功法,調和臟腑、達到陰陽平衡,預約更健康的未來。  



負擔併發症病患健保中西醫糖尿緩解合療新增

名醫王群光車禍亡!診所急找其他醫師協助 病患悼「痛失良醫」 病患
5 個月前

名醫王群光車禍亡!診所急找其他醫師協助 病患悼「痛失良醫」

C肝新藥不良反應通報1死!成分恐引肝功能衰竭惡化 即起禁用於三類病患 病患
3 年前

C肝新藥不良反應通報1死!成分恐引肝功能衰竭惡化 即起禁用於三類病患

部東醫院清空轉為專責醫院 今起不收急診病患 自29日起停門診 病患
2 年前

部東醫院清空轉為專責醫院今起不收急診病患自29日起停門診

診所醫師:最近胸悶、胸痛病患大幅增加!鼻塞等7類症狀別輕忽 病患
2 年前

診所醫師:最近胸悶、胸痛病患大幅增加!鼻塞等7類症狀別輕忽

助創傷症候群病患 花慈推「中西醫合療門診」 病患
4 年前

助創傷症候群病患 花慈推「中西醫合療門診」

C型肝炎病患多達60萬人 雲嘉地區治療破千例 病患
4 年前

C型肝炎病患多達60萬人 雲嘉地區治療破千例

罕見!腸癌病患大便用力 胃竟跑到胸腔 病患
4 年前

罕見!腸癌病患大便用力胃竟跑到胸腔

40年來每天只睡三小時...癌末病患多活8年的抗癌心法 病患
6 年前

40年來每天只睡三小時...癌末病患多活8年的抗癌心法

新冠治療突破!長庚最新研究:中西醫整合「重症死亡率差3倍」 中西醫
6 個月前

新冠治療突破!長庚最新研究:中西醫整合「重症死亡率差3倍」

精神病患也需長期照護 桃園精照中心、2據點啟動 病患
2 年前

精神病患也需長期照護桃園精照中心、2據點啟動

罕見皮膚病「類天皰瘡」  糖尿嬤大腿紅疹、化膿水泡爛全身 糖尿
2 年前

罕見皮膚病「類天皰瘡」糖尿嬤大腿紅疹、化膿水泡爛全身

新冠疫苗3大副作用 醫師教你簡單方法緩解 緩解
2 年前

新冠疫苗3大副作用醫師教你簡單方法緩解


健保診所查詢

健康報報

你是怎麼樣的人?外網神準心理測驗,從你喜歡喝的酒類,測出你的隱藏性格&優點
你是怎麼樣的人?外網神準心理測驗,從你喜歡喝的酒類,測出你的隱藏性格&優點
「我想變成風,思念誰,就吹拂誰。」《去有風的地方》15句溫暖療癒台詞,照亮灰暗生活
「我想變成風,思念誰,就吹拂誰。」《去有風的地方》15句溫暖療癒台詞,照亮灰暗生活
懶人必看「一週減肥食譜」推薦!網友實測月瘦6KG,避開減脂地雷、不復胖變成易瘦體質
懶人必看「一週減肥食譜」推薦!網友實測月瘦6KG,避開減脂地雷、不復胖變成易瘦體質
星雲大師97歲圓寂!《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全文看
星雲大師97歲圓寂!《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全文看
體重破百司機愛上節拍超慢跑,3個月狂瘦28公斤、糖尿病完全停藥
體重破百司機愛上節拍超慢跑,3個月狂瘦28公斤、糖尿病完全停藥
2個月暴剷20kg!她「只靠1運動」不累不喘 激瘦對比照曝
2個月暴剷20kg!她「只靠1運動」不累不喘 激瘦對比照曝
近三年最高評分「古裝偶像劇」TOP10!《星漢燦爛》漲到7.6,《蒼蘭訣》8.1是2022冠軍
近三年最高評分「古裝偶像劇」TOP10!《星漢燦爛》漲到7.6,《蒼蘭訣》8.1是2022冠軍
《浪漫速成班》「鋼珠殺手」身份預測!網猜「熙才」只是煙霧彈?「智室長」嫌疑最大?
《浪漫速成班》「鋼珠殺手」身份預測!網猜「熙才」只是煙霧彈?「智室長」嫌疑最大?
喝飲料恐禿頭!研究揭「超過每周上限」狂虐毛囊 30歲最常見
喝飲料恐禿頭!研究揭「超過每周上限」狂虐毛囊 30歲最常見
重度憂鬱險尋死 rTMS重拾正常生活
重度憂鬱險尋死  rTMS重拾正常生活

健康影音

蘋果健康咬一口
© 2020 蘋果健康咬一口.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